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話窩窩頭(1 / 1)

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話窩窩頭

近段時間,南大街超市對麵一家新開的專做窩窩頭的小店,生意紅紅火火,開頭一段時間,排了長長的隊還買不到窩窩頭。據說寧波幾家專做窩窩頭的小店,生意也同樣十分火爆。我想,之所以如此,大概緣於人們對店家廣告所說的吃粗糧有益健康確信不疑。至於吃了這種窩窩頭對健康到底有多少幫助,姑且另當別論,以我從這家店買來窩窩頭試味,其味道確實不錯。以玉米為主,和有白麵,經發酵做成窩窩頭狀,特別是剛蒸熟出籠的,其味比較爽口,我把它叫作“改良窩窩頭”。

當我吃這種窩窩頭時,情不自主地回想起年輕時一段以粗糧為主食的生活。這段生活,起到了改變我生活環境的關鍵作用。

玉米,書麵語叫“玉蜀黍”,在北方有叫“老玉米”的,有叫“玉茭”, 有叫“包米”的,還有叫“棒子”的。年輕時在北京生活十餘年,常以純玉米麵(我們叫它“棒子麵”)為主糧,每天吃的是未經發酵的窩窩頭,或者經發酵的“發糕”,那種特有的滋味至今猶存。特別是把冷窩窩頭放到煤爐上烤一烤,吃起來更是香甜可口。留在我記憶裏的純玉米麵窩窩頭,其味道遠比這裏買的窩窩頭純正。那時,人們沒有像現在這樣講究營養學,能吃飽肚子就是幸福,所以對味道並不十分講究,留在我記憶裏的味道,隻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在所謂三年困難時期,能吃上純玉米麵窩窩頭,那真的是謝天謝地了。困難時期之初我還在讀大學,國家對大學生的口糧比較照顧,不但能吃飽肚子,而且粗細搭配以粗糧為主,這對我們南方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後來出了校門,到了工作單位,情況大不一樣,基本上全是粗糧。粗糧中有大麥片、蕎麥片、白薯片、豆粉……玉米麵算得上是粗糧中最高檔的。可這“高檔”中還分“檔”,玉米麵(比較粗,沒有像現在店裏賣的那樣細)最高檔,其次玉米片,最差的是玉米渣。也許真是因玉米麵等粗糧營養好,加之特別耐饑,“困難時期”我們那裏發生浮腫病的人不是太多。

玉米麵等粗糧的營養雖好,可對我來說卻是要命的食物——多吃了後犯胃病,食後常常反胃嘔吐,而且越來越嚴重,一米七十的個頭,瘦得不到一百斤。單位領導和同事見我如此狀況,盡管十分同情,非常關心,可在當時條件下,大家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那時我在單位黨委辦公室工作。一天,黨委書記對我說:隻有一個辦法,把你調回到南方去工作。在他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於1963年6月南調回到了故鄉鎮海縣機關工作,從此遠離了以玉米麵為主糧的環境,也使嚴重的胃病得以逐漸緩解。

如今的生活狀況與當年相比,那真的是有天壤之別。我們鎮海人的生活原本早已是遠離了粗糧,每天以大米、白麵為主食,而且專揀精米、白麵來食,把“五穀雜糧”當營養食物來對待。我因病動過大手術,醫生還專門囑咐,平時要經常吃點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少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其實各種媒體也在如此宣傳。商家是聰明人,視大眾的心理為商機,於是改良的窩窩頭便應運而生,生意十分興隆。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