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茶餘飯後 茶葉蛋的冷落
我們寧波人每年立夏節要煮茶葉蛋這一習俗,不知起自何時,有何典故,我至今仍沒弄清楚過。從小時候起就隻曉得立夏節那天除了吃茶葉蛋外,還要吃“倭豆”糯米飯、“腳骨筍”和一種叫“君蝶”的軟菜。此外,還要稱體重和量身高。在老百姓中相傳的說法是:立夏吃了“腳骨筍”就會“腳骨健”;吃了鹹菜煮“君蝶”,可以清熱消暑。至於立夏節那天稱體重和量身高,可能是從前人的一種“體檢”形式,看看過了一年人的體重是增是減,身材長高多少,尤其是青少年正在成長發育階段,更有必要“體檢”一番了。由此似可以推想,吃茶葉蛋大概是為了增加營養,增強體質的了。早先,正因為立夏節這一天在民間有稱體重、量身高、小孩子鬥茶葉蛋等項目,使一個院落或村子歡天喜地熱鬧非凡,所以那時人們把立夏節看作是歡樂的節日。當然,農民曆來是把立夏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極為關鍵的農時節氣的。
今年立夏節還差兩天,老伴便從菜場買回來不少雞蛋和青殼鴨蛋,每隻蛋的個頭都蠻大。老伴說:“這些蛋我是特意一隻一隻揀來的,好讓‘其拉’(孫輩們)鬥起蛋來經鬥點。”我家每年立夏節煮茶葉蛋是在十多年前才開始的。那年,我的第一個孫子剛會走路,很討人喜歡,還沒到立夏節,鄰居家煮了茶葉蛋送來幾隻給我孫子。到了立夏節,我家自己也煮了茶葉蛋給可愛的孫子吃和玩。從此,煮茶葉蛋便成了我家每年立夏節的固定“節目”。我的子女們可沒有那份好福氣。他們幼年時,平時連一隻白煮蛋也要切成幾塊幾個兄妹分著吃,每年立夏節一人能吃上一兩隻茶葉蛋算是很不錯的了。至於我自己在小時候,更是年年“望蛋興歎”,偶爾得到一隻茶葉蛋,便把它當成寶貝似的既舍不得吃,更不敢同別人鬥,無論小朋友們如何“激將”,我總是躲著唯恐把僅有的一隻茶蛋拚碎掉。
過去,我對茶葉蛋原本並不十分喜歡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吃茶葉蛋感興趣起來了。有時走在馬路上,聞到路邊小攤上茶葉蛋的香味,便會停下來買一隻吃。退休後,每到立夏節我總是積極擁護自己家裏煮茶葉蛋,主動幫助老伴準備煮蛋的鍋和配料。一等茶葉蛋煮好,我便趁熱取來剝了吃。我的孫輩們在立夏節個個都是吃茶葉蛋、鬥茶葉蛋的“積極分子”。尤其是四個小孩在鬥茶葉蛋時,吵吵鬧鬧的聲浪簡直要把屋頂衝破,那番情形,使我家倍添了歡樂和熱烈的節日氛圍。
現在,孫輩們一年一年長大了,可是他們對茶葉蛋的興趣卻是一年比一年減退。就說今年立夏節那天,兒孫們像往年一樣相聚在一起,我像“產品推銷員”般向他們介紹“火熱茶葉蛋”。可是,響應者寥寥。兒女們不是說“肚皮沒餓”,便說“馬上要吃倭豆糯米飯了”,借故不吃茶葉蛋。孫輩們的態度很明朗:“不要吃蛋,要鬥蛋!”“鬥蛋”結果是“兩敗俱傷”,留下來的是一堆傷痕累累的“壞蛋”,成了我和老伴的負擔。
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