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話騎自行車(1 / 1)

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話騎自行車

我孫子、孫女還有外孫,他們個個都還在上幼兒園時就學會了騎三輪童車,還不到上小學時,便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甚至還敢於跟在大人後麵,把車騎到車來人往的大街上去。到了上小學後,每個孩子都有了簇新鋥亮的自行車,雖然按規矩,小孩子不能騎自行車上路,可總禁不住孩子們在晚上騎著車上路兜風。回想起我自己學騎自行車,是小學畢業後的事。那時我輟學在上海,為增加一點就業資本,我從“車行”裏租來破舊童車,等晚上馬路上行人稀少時苦學,是在沒人幫教的情況下在跌跌撞撞中學會的。學會了騎車,其實一直沒有車騎。那時,我在上海當學徒隻是為混口飯吃,雖然企業裏有自行車,那是師傅老板的“專車”,我隻有替師傅老板擦洗、保養車子的份兒!1963年,我從外地調回到家鄉工作之後才實實在在地騎上了自行車,不過那是幾個人共用的公車。直到1980年後,公車作價歸個人,我才有了屬於自己的自行車。

由於自少年時學會騎自行車後,一直很少有機會騎車,所以直到現在我的車技遠不如我兒孫們來得好。每遇來往車輛一多或者人來人往不斷時,我隻得下來推著車走,即便是路上行人和汽車不多,我也不敢騎車帶人。過去下鄉工作,當遇到狹窄不平的村道時,我常常隻得下車推行,由此,同誌們常常笑話我是“推背牌”。

其實騎自行車既有個技巧問題,又有個習慣問題。熟能生巧。雜技演員的車技更講究技巧這是毫無疑問的,就是常用自行車運載重物的人,也必須掌握一定的騎車技巧,否則就別想騎車運物。我過去碰到過一位在農村工作了很長時間的女同誌,她剛調到城區來工作時,不敢在寬闊平坦的城區大街上騎自行車。她說,騎上車不知該走哪一邊好。靠邊吧,走路的人介多;走在路當中吧,又有汽車來來往往,弄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可她一到農村,竟能在高低不平的村道小路上穩穩當當地騎車帶人。騎自行車的技巧與習慣,在這位女同誌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說到習慣實在很有些意思。過去沒有自行車的時候,出門總是靠兩隻腳走路,後來有了自行車,即便隻有一點點路也總是非得騎著自行車去,這就是一種習慣。

在我們中國,無論城鄉,無論男女老幼,會騎自行車的人眾多,因此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不過,現在這種局麵好像正在被逐漸打破。且不說當官的和當老板的平時很少有機會騎自行車,就是在普通老百姓中,不少會騎自行車的人,到稍微遠一點地方去,也放著自行車不騎,而去坐三輪車或者“打的”,甚至在中小學生中,也出現了棄“兩輪”改坐三輪或“打的”的現象。在當官者來說,乘小汽車那是工作需要;在當老板的來說,坐小汽車為了趕時間,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嘛!至於普通老百姓,盡管沒有福氣乘公家小汽車,沒有財力買私人小汽車,但是現在三輪車、出租小汽車多得很,隻要一招手就會把你送到要去的地方,既方便又花錢不多,既省力又可不必擔心自行車被偷,優越性遠勝於騎自行車。

近來,媒體對個人買汽車不斷宣傳或做廣告,使買小汽車熱恰似陽春三月天氣,溫度正在上升。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自行車王國”的稱號,有可能要被“小汽車王國”稱號所替代。但願這隻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在我們中國普及私家小汽車還早著哩!而如我的孫輩們那樣,從上幼兒園起就學會了騎自行車這種狀況,必將越來越盛行,更何況我們中國在世界上乃是生產自行車的“王國”,這個地位大概是不大會動搖的吧。

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