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茶餘飯後 叫賣聲(1 / 1)

第四篇 茶餘飯後 叫賣聲

“賣米囉——”,“代充煤氣囉——”,“修理煤氣灶囉——”,“有舊冰箱、舊電視機、舊洗衣機賣否?”……每天從早到晚,小區樓下陣陣叫喊聲不絕於耳,常常擾亂了我寧靜的心境,打斷了我專注讀書看報作文的思緒,不免對此產生厭煩,真想向樓下大喝一聲:別喊啦!可我始終沒敢把這喝聲從嘴裏衝出去,因為我怕我這大喝聲摻和進嘈雜的叫賣聲裏,成為噪音汙染的“幫凶”。

久而久之,我對樓下的叫賣聲似乎有點麻木起來。不僅麻木,甚至聽叫賣聲變成了一種“習慣”。有時隔了很長一段時間聽不到這種叫賣聲,反而感到有點寂寞,以至產生莫名其妙的猜測。

說來有趣,我聽多了樓下的叫賣聲,竟從中聽出了一些名堂。這不下十餘種的叫賣聲中,有男聲有女聲,有高中低音,有長短聲,有本地人口音,更多的是各種外地方音。有的叫喊聲底氣十足,聲音洪亮,幹脆有力;有的則有氣無力,聲音低沉,甚至如訴似泣;有的聲調婉轉,如唱似笑;有的則粗魯得如敲破鑼一般,怪聲怪氣。有時兩三種叫賣聲此起彼伏,似在對歌又像在吵架一般;有時幾種叫喊聲同時響起,各吆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形成大雜燴式的合唱,使原本寧靜安逸的生活小區,似炸開了鍋般熱鬧非凡。更有趣的是,我還逐漸聽熟了一些常在樓下叫賣人的音色聲調,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代充煤氣的本地人男中音,賣洗潔精的本地人女高音,修理煤氣灶的外地青年小夥子男高音……這些人每天出現在我們樓下,叫喊的時間基本上都在上午或下午同—時間。有時,這些熟悉的聲音沒有準時響起,或者幾天聽不到其中一種叫賣聲,我竟會擔心他或她會不會發生了什麼意外,某個外地叫賣人是不是回老家去或者找到了打工上班的單位了……

盡管聽到他們的叫賣聲令人心煩,可有時想想也十分同情。他們每天走街串巷奔波,聲嘶力竭叫賣,特別是一些外地人,要不是因為貧困,那是不至於離別親人背井離鄉來這裏叫賣謀生的。我不知道他們勞累一天能賺幾何,在我們幾幢住宅樓裏做成生意的卻是極少極少。由此,我不免從討厭他們的叫喊聲轉而寄予同情,願把沒有衝出口的“別喊啦”的大喝聲改成:你們辛苦了,請稍稍壓低些聲音吧。 ?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