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聊生病
“年紀大了,就獨怕生病。”這是一句常掛在一些老年人嘴邊的平常話。雖然這話是“老生常談”,可老年人還是不厭其煩,隻要湊在一起聊天,便會不知不覺地把這句話當“冷飯炒”,有時甚至還煞有介事地把它當作“新課題”來“研討”一番。前兩天,我們幾個老夥計湊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又把話題拉扯到“老年人獨怕生病”上麵去了,而且這一回的內容還蠻新鮮、豐富。
那天,記不清是哪一位老兄把話題引到我前不久生病住院這件事上來,隻記得我是這樣開的頭:“我這回急性支氣管炎突然發作,差一點要了我的命。”有人打斷我的話插嘴說:“大概是‘閻羅大王’或者是馬克思不歡迎你,讓你仍然回到阿拉身邊來了。”在大家一陣嘻嘻哈哈的大笑中,我乘興向大家敘說了患病住院經過:這次毛病一發作,馬上由我老伴陪著去醫院看病。門診四次,曆時半個月,打了兩瓶吊針,吃了十多帖中藥,仍不見好,最後還是住進了醫院呼吸科病房。醫生說我這是急性氣管炎轉為慢性,得住一段時間醫院。我沒有那種耐心,住了七天,氣喘稍為平穩了,就“吵”著要出院。我說:“這是因為我丟不下你們這班老朋友啊!”生病二十多天時間,雖然沒丟了命,可是小苦吃煞,鈔票用煞,老伴急煞,子女親戚奔來碌去忙煞,連你們這班老朋友也為我心事擔煞。這時,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又搬出了那句老話:“是啊,年紀大了的人,就獨怕生病嗬!”
老朋友們說出“年紀大了,就獨怕生病”這句老話頭,就好像一直等在嘴邊似的,是那樣順乎自然,而且接著我的話來說是如此貼切。這句話一出,接下來可就熱鬧了。你一句,我一句,越說越多,越說越岔開去,簡直無法“刹車”。大家從生小病講到生大病,從門診講到住院,從看中醫講到看西醫,從針灸講到動手術,從手指頭抽血講到做CT、磁共振,從低價的秘方草頭藥講到昂貴的進口西藥,從個人醫藥費開支講到醫療製度改革,從中國人生病講到外國人生病,從現在講到過去、再講到將來……講的範圍越來越大,意見越來越多,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爹頭娘腳”地小題大做起來。好在大家習慣於“腦筋急轉彎”,會把亂糟糟的話,轉個彎來講。這不,有人突然插進話頭說:“治療氣管炎這種毛病還是西醫療效好。”兜了一個圈子又突然繞回到我住院這個話題上來了。
大家把我當作活生生的“樣品”似的,議論起各種各樣毛病要選擇不同的醫院和醫生就醫的意見來。對這個話題倒是有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要因人而異。由此,我聯想起我的父親來。日本鬼子入侵我家鄉時,父親領著一家人逃難。在逃難路上,父親因勞累和風寒而得了氣喘病。因無力及時醫治,以致急性轉慢性,此病拖累了他一生,直至六十五歲時因支氣管破裂大出血而逝世。我不經意地冒出一句古人老話:“有錢錢來擋,嘸錢肉身擋。”老年人各人家庭情況、經濟條件各不相同,還有享受勞保待遇有差異,所以確實不可一概而論。不過無論如何現在總歸比過去要好得多,即便是社會上無依無靠的老人生了病,也會及時得到當地政府和社區的救濟幫助。我們這班老朋友,退休養老金都不算低,而且個個家有老伴,子女孝順,可說都是幸福老人。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就獨怕生病。” ? ? ? ?
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