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與天明山
天明山南溪溫泉是中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它坐落在寧海縣城西北天明山幽穀中,被著名的天台山和四明山環抱,終年青山碧水,草木蔥蘢,溪水潺潺。
天明山南溪溫泉群峰環繞,峽穀峻峭,翠竹茂林,景色宜人。究其來曆,還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的女兒因傾慕寧海南溪的秀峰碧水,不顧仙條,擅離宮廷來到了南溪的臥龍穀,並且在此一住就是數天(人間數年)。此事觸怒了東海龍王,派蝦兵蟹將前往捉拿。龍女修行尚淺,又恐刑罰過甚,迫於無奈隻得吐出本命寶物龍珠,將之拋下山穀。霎時間,山穀中火光大盛,少頃,火光慢慢下沉,熱水汩汩而出,這便是今日的溫泉泉眼。再說那龍女,因失去了龍珠,再也回不去龍宮,就臥在山穀永不離去,那便是今天的臥龍穀。
其實溫泉是因地殼開裂冒出地下熱水而形成的。1958年初春,一場鵝毛大雪覆蓋南溪山穀,當地一位農民發現南溪邊有一處積雪已消融,走近一看,有股熱氣冒出來,水熱如湯。後來,村民常來此處洗臉、泡飯,稱為“熱水潭”。1959年,浙江省地質隊經過勘查證實此地確有溫泉。1960年年初,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江華非常重視南溪溫泉的開發,寧波組成了由地區副專員賈山為負責人的南溪溫泉開發工作組,並征用周圍山林9700畝,作為溫泉擴建之用。1960年5月,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隊地質大隊首次進入該區開展工作,在溫泉上遊400米處打了一眼探采結合井,水溫47.4℃,日出水量1200立方米;同年6月,鑽探出第二口深150米的泉井,水溫38℃;1982年5月,又鑽探出第三口深150米的泉井,水溫49℃~50℃,日出水量為1200立方米~3000立方米;1989年5月,該隊鑽探出第四口深160米的泉井,水溫34.7℃,日出水量為880立方米。
196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視察寧海,下榻南溪溫泉。當聞悉溫泉介於天台山、四明山兩大山脈之間,郭沫若靈感頓生,賜名“天明山南溪溫泉”,並揮毫為之題匾。郭先生感慨地說:“全國溫泉多處,都沒有這裏的水質好。”
南溪發現溫泉後,為了保護好溫泉資源,省人民委員會於1965年批準建辦“國營林場”。如今此處已為國家森林公園。
20世紀80年代開始,天明山南溪溫泉正式對外開放,年平均接待遊客10萬人次。各級領導和名人對天明山“溫泉新水宜清浴”都懷有深刻的印象,留下了許多墨寶,撰寫了許多詩詞篇章。如潘天壽有:
蹤跡十年未有閑,喜今使得故鄉還。
溫泉新水宜清浴,愛看秋花豔漫山。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