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與西店鎮團堧村(1 / 2)

蔣介石與西店鎮團堧村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南京,國民黨政府垮台。蔣介石於4月25日下午倉皇離開自己的老家奉化溪口,借道西店鎮團堧村下海逃往台灣。

據團堧作家王茂水的《永難忘卻的記憶》記載:

當日上午8點半左右,在沿路侍衛兵嚴密的保護下,三頂椅轎被抬到團堧村頭港口沙灘,隻見沙灘上到處都是軍人。蔣介石則端坐在轎子上看著地圖,其長子蔣經國與俞濟時同隨行的二十幾位國民黨官員在轎周圍攀談著,等候渡海的船隻。

時隔不久,一隻小汽艇就從海上向岸邊駛來。然而,在小汽艇就要靠埠時,槳葉突然纏住了漁船繩纜,無法驅動。等他們下水處理妥當後,潮位已經不容汽艇靠埠了。無奈之下,蔣介石隻得改艇渡為筏渡。可是當時村上的所有竹筏都在海上移蠣作業,一時無法調回,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才從移蠣作業區調來幾張竹筏。保長選取了最好的一張竹筏,還鋪了從祠堂抬來的兩扇門板。

9點半後,蔣介石首先到筏上就坐,接著是蔣經國和俞濟時以及兩個衛兵。這張竹筏總共載了7人,由村民戴良土撐筏頭,戴餘茂撐筏尾,其他隨從人員也相繼上了其他竹筏離岸。坐在竹筏上的蔣介石,一言不發,神色黯然,似有無限的憂傷與悵惘。

竹筏撐了大約40分鍾,才慢慢靠攏到軍艦邊的小汽艇上。隨後,蔣介石等人陸續上了小汽艇,再由小汽艇轉送到已第三次來迎候的“泰康”號軍艦上。這時艦上傳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蔣總統萬歲,蔣總統萬歲!”至此村民們才知道他們今日見到的原來就是“中華民國”的總統——蔣介石。

另有記載,蔣介石在等待船隻來臨前,還在蔣經國、俞濟時及幾個侍衛陪同下去了大寧寺朝拜求平安、保健康。

該寺住持釋永法請求蔣介石題書,蔣即題:“佛光普照,慈航普渡。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蔣中正題。”告別時,他還對釋永法說:“中國一定要統一的,我還要回來的。”

事實上,蔣介石此去就再沒能回來。倒是在這之前曾風風光光地到訪了寧海中學。

據記載,在1935年10月23日下午,蔣介石一行8人,在當時的寧海縣長李涵夫陪同下,到寧海中學視察。當時的校長潘以治因患傷寒病在家休整,蔣便在李涵夫的帶領下進行了考察。

身體虛弱的潘以治在聽聞蔣介石的到來後,隨即也趕到了學校。

當時的寧海中學相當破落,且在其邊上就是安公祠。

蔣介石就問潘以治,為何一個縣級中學,竟會如此殘舊?潘以治尷尬地答道,學校在資金上還比較困難。蔣當即允諾,我來捐助一點。潘校長聞之甚喜,隨即讓人拿來一本簿子。蔣介石在簿子上寫:“捐贈洋元壹仟圓 蔣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