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三門灣(2 / 2)

“國民政府指令第12305號,令行政院。呈複奉交上海市總商會呈請,開辟三門灣港埠,及許廷佐呈送該計劃一案,經交由工商部、建設委員會呈報,派員會勘三門灣地方,確有開辟港埠之價值。許廷佐具有相當資力及信用,所擬計劃,亦屬妥善,自可準其承辦,轉請鑒核備案由。呈及附件均悉,準予備案。附件存,此令。民國十八年十月十六日,主席蔣中正。”

許廷佐等12人組建了三門灣興業有限公司,擬訂章程,分作1000股,招收股東,上海資本家紛紛來三門灣察看,爭買土地,上海至三門灣客輪已開通,辟埠計劃正在實施中,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然在此時,許廷佐的“益利號”客輪駛進三門灣時遭到了10餘艘土匪船的聯合搶劫,股東怕遭匪害,均不願出錢,宏大的開發計劃由此而再一次落空。許廷佐負債130萬(舊幣),因此傾家蕩產遭清算。

兩個財團實質性開發遭到失敗後,民國政府仍組織有關人員寫出了“三門灣經濟資料”報告和書籍七本,為以後開發做準備。

民國29年(1940)6月14日,浙江省政府根據省自治籌備委員會建議,為加強寧海、臨海兩縣邊遠地區政治力量,致力三門灣農墾與漁鹽事業,決定撤南田縣,劃寧海縣東南18個鄉鎮、臨海縣東北隅5鄉,加原南田縣6個鄉鎮,建立三門縣,因瀕臨三門灣,縣以灣定名三門縣,以利開發。

三門縣成立後,編有《三門灣新經濟建設芻議》確定建設方針:利用三門灣豐富資源,從發展農墾、漁鹽入手,繁榮經濟,進而建設商埠。然因抗日戰爭爆發,時局動蕩,無暇顧及港灣開發,三門灣仍沉睡如故。

陳其美(1878-1916),漢族,字英士,浙江湖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誌士,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陳其美與蔣介石關係密切,為蔣介石拜把之兄,將蔣介石引薦於孫中山。1916年5月18日,程國瑞假借簽約援助討袁經費,於日本人上田純三郎寓所中將陳其美當場槍殺。陳其美遇害後,孫中山高度讚揚陳其美是“革命首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