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三門灣(1 / 2)

孫中山與三門灣

民國5年(1916)8月16日,孫中山由上海到杭州。19日,孫中山在杭州陸軍同袍社發表演說,指出國家富強須賴群策群力,勉勵大家積極參加國家建設。21日,孫中山在紹興覺民舞台各界歡迎大會上發表演說,紹興為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地,報仇雪恥之邦,要繼承越王勾踐奮發圖強精神,建設國家。22日,孫中山離紹興至寧波,在寧波發表演說,提出欲求自治之有效,要振興實業。25日,孫中山又從寧波到舟山乘軍艦視察舟山群島,遊覽普陀山。孫中山一路演說,考察,鼓勵振興實業。

26日,孫中山偕胡漢民、鄧孟碩、朱卓文、陳去病等人乘建康艦考察象山港、三門灣,稱三門灣為實業之要港。在其所著的《建國方略》中,定三門灣為東方第九漁業港。在孫中山列綱開發三門灣的影響下,當時國內最大兩個財團(南洋華僑、上海實業界),對三門灣進行實質性開發。

民國7年(1918),華僑渠之、郭春陽等公推鄒輝清回國,調查祖國實況。鄒輝清到北平,經介紹晉見總統徐世昌,得到了徐世昌的大力支持。鄒輝清曆經8個月對沿海地區進行了調查,最後把目光投向了三門灣。

經過鄒輝清的努力,民國8年(1919)2月8日,徐世昌頒發了招徠華僑興辦實業的大總統令。具體內容如下:

“內務、農業兩部呈請:將浙江三門灣定為度辦模範自治農墾區域,安置回國僑民,俾興實業等語。自為優待僑民振興實業起見,應即準如所擬,由部會商浙江省軍民長官切實規定,並應由外交部分飭各埠領事,通知僑團公舉代表回國,妥籌辦法次第進行。總期旅外僑民聞風興起,近以彰悅來之治,遠以樹拓殖之規,有厚望矣。此令!”

浙江督軍盧永祥對此事亦大力支持,並召集上海實業界百餘人開會,征求意見。他們擬訂了詳細的開發計劃,包括設銀行、建電廠、建碼頭、建船塢、建鐵路、發展水上交通,南通香港,北達上海,同時於山明水秀地區圈以1000畝土地,建造華僑住宅區、兵房、參政會大樓等計有19項;他們聯合20名僑商組成董事會,籌集資金準備開發。

民國13年(1924)9月3日,江蘇督軍齊燮元、浙江督軍盧永祥為爭奪淞滬地盤發生了江浙軍閥戰爭,支持三門灣開發的浙江督軍盧永祥戰敗,開發計劃因此落空,愛國誌士鄒輝清等人的5年心血付之東流,隻得黯然離去。

民國18年(1929年),上海實業界的有識之士認為軍閥戰爭早已過去,開發時機已經到來。他們推薦以許廷佐為首的實業家開發三門灣。他們的目標更宏大,計劃更詳細,從第一計劃到第三計劃,不僅明確了開發目標,而且有了開發步驟。巡檢司港口為商埠,田灣山為漁輪埠,海遊港為實業港,先在巡檢司建築5000米防波堤,建造碼頭輪埠、堆棧、旅館,形成2400畝麵積的市區,建造三(門)義(烏)鐵路,開通益利、舟山兩艘輪船,北通上海、南通閩廣,五嶼塗建飛機場,旗門港為海軍港,實業以造船為主,建在蛇蟠島。他們決心將三門灣建設成集實業、貿易、港口、航空為一體的像香港一樣的商埠。計劃呈送國民政府審批,得到了行政院長譚延愷的高度重視,主席蔣中正下達了開發三門灣主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