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我從田塍路上走來 家裏有本《秋水軒尺牘》(2 / 2)

袁枚的《與林遠峰書》,是作者勸對方要注意節儉,不要動不動向人借錢。信中有“老友程魚門家貲六萬,不過好買書籍,好贈朋友,而二十年中,家產蕩盡,致於逋負山積,客死秦中。賴秋帆先生為歸其柩,養其遺孤……在魚門當日,並不在酒場歌席妄費一文,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等語,作者舉例說明不善於安排生活的危害性,還引用了孔子的話表明自己的觀點。因為我們每天努力讀背,影響到才三四歲的外甥女也張口就是:“孔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有意思的是,《秋水軒尺牘》中的一篇《向玉田縣李借銀》,卻正好是一封許思湄向人借錢的信。他向對方訴說自己出門在外的苦境,真是空讀詩書,窮得連母親和妻子也沒法接出來,所以希望對方“或不惜西江之水一借潤焉”,讀起來非常辛酸,讓人同情。

這時我家的境況很不好,母親早逝,父親沒有收入,我大哥和兩個姐姐微薄的工資,在維持他們自己一家生活的同時,分出一些來給父親。我後來想,父親當年教我們這幾篇古文,不知是不是也聯係到了自己的家境。隻是,當時他對自己家的生活,什麼也沒說,我常見他沒事時會一個人在讀一些古詩古文,我就想,他不是早就會背的嗎,幹嗎還要老讀它呢?

許是這幾篇有關借錢的文章的影響吧,此後我們兄弟先後成家立業,幾十年來,雖然曾有過極其艱苦的歲月,卻都一直未曾發生過舉債度日的窘況。考大學前最難的幾年,我一家三口曾麵臨靠去自留地裏摘幾片番薯葉來當菜吃的困境,但即使如此,家裏還留著八十元錢沒敢花完。“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至今覺得有道理。

知道父親愛讀古書,大學畢業後我曾為父親買了《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和《陸遊詩選》等,還替他在舊書攤裏淘來過一套很破舊的《辭源》,但在我到過的書店裏卻一直沒有看到過這兩本尺牘。如今我翻開父親留下的這本《秋水軒尺牘》,從裏麵夾著的發票看,是他1992年在無錫新華書店買的,那時他已經是八十二歲高齡了。原來這麼多年來,他凡有機會外出,也和我一樣一直在跑書店。我腦海裏就依稀出現父親進出一家家書店、搜尋一排排書架的情形。可以想象,他在離家千裏之外的無錫書店裏找到這一本書時,該是多麼欣喜!隻是另一本《小倉山房尺牘》,他到底還是沒能購得。

現在我時常翻讀這本《秋水軒尺牘》,以後如果有機會,我還要買到《小倉山房尺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