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專業主義在我國新聞實務運用中的若幹問題 三、新聞專業主義對當前新聞實務的指導意義(2 / 3)

2. 報道與評論、事實與意見必須分開,記者不能跳到前台說話。

新聞是記錄事實、傳播信息的,記者的任務就是原原本本、盡可能準確地呈現事實。所以,新聞專業主義在新聞實務中的一個基本準則,就是報道與評論、事實與意見必須清晰地分開。但在我國的新聞實踐中,記者動輒“跳”到前台說話,發議論,做判斷,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陋習。陳力丹教授分析過這樣一條消息的導語:“本報訊 近日,中國海監總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正式就‘中國海監準軍事化管理研究’項目簽訂合作協議書,這標誌著中國海監隊伍建設向著規範、科學、係統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其中“這標誌著中國海監隊伍建設向著規範、科學、係統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便是典型的記者議論。①

這裏還要消除一個誤解。有的人認為,深度報道就是允許記者跳到前台,發議論,做判斷。這是莫大的誤解。深度報道的“深”,絕非體現在記者的主觀議論或判斷,而是通過對各個時間段、各個側麵的新聞背景進行全方位的展示,使得新聞事件的意義在這樣的展示中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但是,對於新聞事件意義的明確判斷,還是應該保留給受眾。

3. 所提供的信息,是各項可查證事實的總和。要無偏見地運用各種可查證的信息源。

正確甄別、對待、選擇、運用信息源,是新聞專業主義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保證新聞報道客觀、公正、準確的前提。記者對信息源的使用,首先要把握好三個環節:一是要盡量使用實名信息源,並就消息來源向受眾明確交代。盡量不使用匿名消息來源,確需使用時,除要對信息提供者要求隱匿身份理由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外,還應做到至少有一名編審人員知道匿名信息源的真實身份,並在報道中適當解釋其背景。二是應當有兩個及以上信息源的相互印證,原則上不能使用單一信源,確在不得已情況下使用的,對其可靠性一定要進行十分審慎的評估。三是當信息提供者與事件有利益牽連或衝突時,要謹慎求證、多渠道核實,防範被其擺布或利用。

在盡可能獲得多方信源以相互印證以外,還應當給涉入新聞事件的各個方麵以平等的表達機會,盡可能呈現多方信源的不同敘述、解釋、評價, 這樣才能全麵、客觀、公平地呈現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複雜因素。當然,平等的表達機會,並不意味著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對每個信源平均“用力”。由於報料者在新聞事件中發揮的作用不一樣,觀察事件的機會和條件有差異,記者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材料的多少也自然不一樣,這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記者取舍的標準隻能是“重要性”和“可信度”,而不能以當事人身份、地位甚至和記者或媒體的親疏作為標準。

4. 平衡報道,平衡對待各種信源,平衡報道新聞事實的各個方麵,平衡反映各種意見。

其一,平衡對待各種信源,給涉入新聞事件的各個方麵以平等的表達機會。這在上麵已經說了,不再重複。

其二,平衡報道新聞事實的各個方麵。這是因為各個不同的側麵組合起來才能真實還原一個新聞事實。例如金華火腿是全國知名的品牌, 2004年11月16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有的企業在加工金華火腿過程中竟然用敵敵畏浸泡,引發了金華火腿“多米諾骨牌”式的信任危機,曾經熱鬧的金華市火腿市場變得門可羅雀,杭州各大超市的金華火腿銷量幾乎為零。於是,有人就質疑,為了曝光非法企業,結果不僅砸了金華火腿多年的牌子,而且毀掉了全國整個火腿行業,代價是否實在太大了?我想,這問題要分兩個方麵來回答。一是,幾十萬人的生命安全肯定比那些看得到的經濟損失重要得多,所以這光一定要曝。二是,如果媒體在策劃有關報道時能懂得點平衡的道理,對非法企業給予無情的曝光,並把能掌握到的所有非法企業名單全部公之於眾,同時在以後的節目中對恪守生產標準的企業生產情況也給予一定的反映,結果也許會更加完美,對全行業造成的影響會減輕很多。因為用敵敵畏浸泡畢竟不能代表有關金華火腿行業的各個側麵。對客觀存在的另一麵,即同時有很多火腿企業是講究經營道德的也進行報道,就能使受眾對金華火腿生產的整個現狀有更加客觀、全麵、公正的理解,既對非法企業進行有力的輿論監督,又最大限度避免守法企業遭受無辜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