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報道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求新聞必須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操作的基本途徑是事實和意見的分離:“新聞是單純的紀事,意見必須與新聞明確地分開。”①德國學者沃特?拉羅奇提出了“客觀描述現實”的七個標準:1.所有報道的事實必須準確無誤; 2.不確定的事實須留待確定後再報;3.準確無誤包括全麵和平衡; 4.作者不發表自己的見解;5.避免華而不實的表達方式; 6.在報道中表達觀點時必須明確指明; 7.不給事實添枝加葉,粉飾打扮。②
客觀報道理論在具體實踐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人們發現,從一種信念來講,實現完全的客觀報道從理論上就可以證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從一種表現手法來看,人們也越來越發現有其缺陷和矛盾。這些矛盾或缺陷有:新聞敘事本身隻能是對事實的一種重新建構,所以,還原百分之百純粹的事實,從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在對所報道事實的選擇中就會體現出特殊的價值判斷,表明事實與意見往往也無法分開。有人恰恰可以利用這種貌似客觀的形式偽裝中立、隱藏成見。現代公關業的興起,使新聞的客觀性原則更是受到公眾的懷疑。此外,“客觀報道”理論要求隻提供原始的事實資料,往往導致對事實的還原支離破碎、缺乏曆史脈絡;隻及表象,難及本質。要求盡可能多引用新聞事件當事人的原話,但所引的話完全可能斷章取義,也不能排除說話人巧妙地利用記者誤導欺騙公眾。
盡管在實踐上遭遇了很多困難,但是,客觀報道依然是世界上絕大部分新聞從業人員所信奉的新聞寫作的最基本準則。為什麼疑難重重,其作為新聞寫作基本準則的地位卻絲毫撼動不了呢?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客觀報道對於新聞事業的重要性,首先它是記者“不說假話”的職業承諾的體現。由於新聞從業者是以傳播信息作為自己的職業的,以“不說假話”作為自己的職業信仰就尤為重要。其重要性,正可與“救死扶傷”之於醫生職業的重要性相比。盡管在人類的認識中並沒有純粹客觀的“自在物”,傳播者在不違背“不說假話”承諾的前提下,仍有對事實進行各種選擇裁剪的操作空間。但是,這一職業承諾要求記者至少不能明指其為假而傳播之,編造事實,歪曲真相。
西方人所說的媒體獨立,是指媒體的運行要獨立於政府和政黨,這樣才能避免其成為後者的附庸。實現獨立的途徑,就是其財政、經費和所有權不能受製於政府和政黨。應該說,西方獨立媒體的實踐有其成功的經驗,但也有其不徹底性,或者說是虛偽性和欺騙性。因為西方媒體在形式上獨立於政府和政黨,但它們在生存根基上深深地依附於資本。這種對資本的依附下麵,它們同樣不可能真正完全代表社會公共利益,不可能真正成為公平和正義的化身。
我們盡管可以批評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專業主義的缺陷乃至虛偽的一麵,但是毫無疑問,與集權製度下的封建主義新聞觀比較,資產階級新聞專業主義是一種巨大的曆史進步。同樣地,資產階級新聞專業主義的實踐,極大地提升了輿論引導能力。資產階級通過新聞專業主義,在傳播領域把自己塑造成“全民利益的代言人”,西方國家的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整個社會的聲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而正是這些資本統治下的媒體,巧妙地運用“藏舌頭”的藝術,用經過選擇的新聞事實構築有利於維護資本主義秩序的“擬態環境”,實現對整個社會輿論的影響和掌控,為西方國家經濟社會的某些發展及資本主義秩序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