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被命名為“真維斯樓”,有網友將照片傳至微博上,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微博上網友轉發和評論的熱情不斷高漲。5月24日,“清華大學微博協會”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投票:“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冠名‘真維斯樓’並掛牌你怎麼看?”截至晚上8點,5000多位微博網友參加了投票。其中42%覺得可以理解,但大多數的網友(58%)不讚成在校園裏冠名:“反對冠名,還校園一片清靜天地。”5月26日,清華大學將原來在“真維斯樓”大字旁邊有關真維斯介紹的附屬銘牌摘下,而“真維斯樓”這幾個大字仍然保留。
整個事件從開始到塵埃落定,微博網友從頭到尾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大多數人都是通過轉發和評論他人的微博來參與到對該事件的監督中。
(四) 突發事件的處置原則。
1.快速:在信息傳播“以秒計”的微博時代,在輿論引導上必須要爭分奪秒,與微博搶速度。隻有在第一時間進行輿論引導才能有效避免謠言,避免危機發酵為輿論事件。在事發後第一時間通報事實,並表達正麵事實、依法處置的態度,可以遏製事件朝著不利的方向持續發酵,也能使自己在事件的早期便掌握住發言權。
2.公開:公開信息、透明事實;厘清要素、準確說明。事件發生後,公開透明且準確地闡明事實,能夠避免事件被過多地解讀,也能讓網友看到當事方麵對問題的坦誠。
3.親民:誠心誠意、設身處地;寬容厚愛、謙虛禮讓。事件發生後,要設身處地地站在網民的角度看待事件,用謙虛的態度與網友建立溝通,了解網民的訴求,力求與網民一道促進事件的完美解決。
4.問責:及時適當、快速反應。對於事件本身,網民最終想看到的是事件的解決,在事件發生後,及時地對責任人給予適當的問責,有助於事件的妥善解決。
5.慎小: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在輿論監督力量空前強大的時代,已有大量的案例。
6.溝通:關注民情、認真聆聽;坦誠交流、在地商議。通過及時有效地溝通,了解輿論的方向,了解網民的訴求,有助於理清事件各方的關係。
2011年6月26日晚,有網友發帖稱:在四川會理縣政府網站上發現縣領導視察通鄉公路的新聞中,所配圖片疑為電腦軟件合成,領導被PS“站”在公路上。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了微博上不少網友的圍觀。
當不少網友還在猜測這個川滇邊陲小縣能否抵得住網絡的狂轟濫炸時,會理縣及時地做出了回應,第二天即開通縣政府官方微博承認照片造假,並向全國網友道歉,事件“始作俑者”——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孫正東更是在隨後幾天的微博裏,以“川式幽默”化解事件餘波,並與縣政府官方微博一道營銷起這座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城。
中國傳媒大學MBA學院院長張樹庭對此評論說:“一個危機事件華麗轉身為成功的城市營銷,堪稱危機公關的經典案例,會理的這幾位同誌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