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興起與傳播革命 二、 微博的現狀和種類(3 / 3)

在這些官員中,開設微博較早且取得較大影響力的有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雲南紅河州委常委、宣傳部長伍皓,新疆阿克蘇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穆鐵禮甫哈斯木,公安部打拐辦公室主任陳士渠,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鄭繼偉,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以及寧波市海曙區區長吳勝武等。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是開通微博並進行實名認證較早的官員。在他的帶動下,浙江省委組織係統的幹部,90%有個人微博。在“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中,蔡奇以及浙江省內一些官員實名微博一方麵聯係各相關部門和人員,一方麵實時播報各方麵的情況,對外界了解事故進展,推動事件的妥善處理,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信息傳播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包括微博在內的互聯網都已成為現實社會的延伸,它能很大程度地表現出社會的真實。官員開通實名微博,與網民進行互動,無疑成為民眾與政府交流的一種新形式。它要求政府改變固有的工作方式,從等事情向找事情、解決事情轉變,這也是當前環境下對社會管理創新乃至新的執政方式的有益探索。

(四) 外國駐華機構的“微博外交”。

微博在中國的興起,吸引了不少外國駐華機構的目光。近幾年,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丹麥、埃及等國駐華使館、旅遊局及其文化部門紛紛在中國開設了自己的中文官方微博,他們在微博上發布信息,積極地與中國網友互動,可謂是把外交做到了中國人的指尖上。

對於外國機構在國內開設微博的情況,中山大學全媒體研究院副院長張治安發布了一份《外國政府機構微博研究報告》。報告稱,微博正逐漸成為外國政府機構,尤其是英美等發達國家對華開展網絡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通過微博,外國政府不僅能推廣本國文化、教育,以及旅遊,也能在價值觀上與中國網民及意見領袖形成緊密互動,對中國民眾,尤其是網民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報告中羅列的一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6月底,外國機構在微博上開通認證的官方微博一共有165個。其中,以各國旅遊局的最多,其次為使館和領館。

從目前運營的情況來看,各國機構微博的風格各不相同。比如日本大使館微博主要發布一些大使館的動向,比如大使館活動以及大使出訪等,而對於中國的內政和社會問題會刻意進行回避。

相對於日本駐華使館微博的“克製”,美國駐華使館就顯得活躍得多。總體來看,美國政府機構微博的綜合影響力也是最強的,其發布的微博不僅數量多,話題也多,涉及美國曆史、地理、文化、習俗和法律等。針對中國國內社會的熱點,比如環保、版權保護、男女平等、油價等,美駐華使館都會通過介紹美國國內的情況,來“隔山打牛”地表達他們的某種態度。比如校車事件出現時,會談論美國的長鼻子校車是如何優越,美國交通規則中校車先行的規定等等;中國牛奶事件出現之後,他們會說美國奶業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