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興起與傳播革命 二、 微博的現狀和種類(2 / 3)

以寧波為例,截至2012年7月,72家與民生關係密切的市級部門及各縣(市)區開通了政務微博。目前,寧波政務微博群的總粉絲量已經突破140萬,其中僅“寧波發布”政務微博的粉絲量已經超過30萬。

矩陣化的微博群,能夠充分加強各部門的協作,有利於促進民生問題更高效地得到解決。2011年,海曙區以新浪、騰訊等微博平台開通了電子政務微博平台,不僅利用“@海曙發布”做新聞發布平台,而且海曙區各個部門、街道協同參與,組成一個統分結合、相互支撐的工作平台,利用“@海曙小微”和“@海曙發布”兩條腿走路,“問政、發布、互動”組合式打造公眾宣傳和輿論引導的政府自媒體工具。據統計,截至2012年6月中旬,該平台關注粉絲累計已達31萬人次,協調處置工程車損毀路麵、公交站牌損壞、蘋果一體機消費維權等微博網友熱議的民生問題、訴求和谘詢2033項,處置率達99%。

2. 政務微博的管理逐漸走向規範化

與普通個人微博不同,政務微博的運營和管理有著更高的要求。從最直觀的頁麵設計,到發布內容的選擇編輯,從“##”和“@”的運用,到微博整體風格的把控,都有值得推敲優化的空間。而目前,從國內的政務微博的日常運營上可以看到,無論是地方部門微博,還是國家級的政務微博,他們的管理都逐漸走向規範化。

比如國內第一個部委官方微博,外交部的“@外交小靈通”,無論是內容選取、用語習慣還是與網友互動的形式,都十分符合網絡傳播特點。江蘇南京為了發揮好微博即時性的優勢,規範了政務微博的運營辦法,對於災害性、突發性的事件,規定要在事件發生後的1小時內或獲得信息的第一時間進行發布。

2012年,寧波市委外宣辦(網宣辦)下發《寧波市網絡民生服務工作監督考核暫行辦法》,將“開設官方微博,主動發布政務信息”的要求納入到《辦法》中。6月又專門編印了《寧波政務微博手冊》,以指導政務微博發言人具體工作的開展。隨後,各家政務微博相繼出台了本部門政務微博的管理辦法,以製度規範政務微博的運營和管理。

同時,政務微博在微博應用的形式上也不斷創新。不少部門的微博通過“微訪談”、“微博大屏幕”、“微直播”等方式,積極地與網民展開零距離的互動。

此外,在政務微博蓬勃發展的同時,微博網友對時事政治的關心程度也得到了加強。來自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有71.0%的微博網友表示,微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對政治的關注度,使得他們更加關心民生。

(三)官員個人實名微博成獨特風景。

自微博異軍突起以來,上至各級黨政官員下至普通民眾,織“圍脖”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巨大的輿論場內,除了政府部門外,一些官員也紛紛開設了自己的個人實名微博,他們嚐試用微博發布信息、了解輿情、引導輿論,與網民建立“麵對麵”的交流。在微博這個包羅萬象的虛擬世界中,官員的個人實名微博已經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新浪微博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政務微博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9月底,僅在新浪微博開通個人微博並通過認證的公職人員已經達到17815名。雖然這個數字相對於整個公務員隊伍來說九牛一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官員通過微博與網民互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