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麥克風時代”的網絡輿論特點與引導 四、互聯網輿論幾大效應(1 / 1)

“大眾麥克風時代”的網絡輿論特點與引導 四、互聯網輿論幾大效應

1. 口水效應。

由於網民的從眾心理,許多言論在一個很短的時間段裏會迅速成為輿論熱點,俗稱“口水”。在不當言論和負麵輿論“先發製人”的情況下,有正義感的網民的聲音會淹沒在“口水”中,正麵引導的輿論相對顯得蒼白無力。2011年5月8日下午,海航執飛寧波至北京HU7197次航班,原本計劃18時起飛,因天氣原因受到空中管製而未能準時起飛,而本應後起飛的航班卻因一位“重量級領導”的登機而未按“先來後到”的原則提前起飛了。雖然事件真相並不如網上所言,輿論宣傳單位也盡了很大的努力,但事件還是給寧波造成很大壓力。

2. 眼球效應。

桑塔納撞人不如寶馬撞人抓眼球;寶馬車撞人,不如“女寶馬”有吸引力,“美女寶馬”更是可大賺點擊量。農民工穿防彈背心不如縣委書記穿上吸引人。

暨南大學一名女生懸梁讀書的照片吸引了很多的人眼球。博主“廣商爆料”在微博上發布文配圖:古有孫敬“懸梁刺股”,今有暨大“懸梁姐”複習衝刺,如此神姐,你還好意思不好好複習嗎!!你好意思嗎!!你還在電腦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嗎!!

此外,名曰“浙大CCNT實驗室飲水機” 的微博——就是浙江大學的“技術宅”們在飲水機裝上感應器,在水開和沒熱水的時候自動發微博,至今已引起48000多個粉絲圍觀。

3. 少數人操控效應。

網上言論並不是現實世界組成部分的聲音總和。在網上,占主導地位的是占網民結構80%以上的年輕人和知識階層,有的以“意見領袖”自居,卻很少有農民、進城民工、老年人及其他弱勢群體的真實聲音。因此,光從網上輿論來推論社會輿情,有時會出現以偏概全的結果。由於技術原因,一個輿情主體可以反複不斷地以不同網名(馬甲)發表相似看法,這就導致網上關注的熱點看似幾乎是大眾共同關心的,但實質上隻是個別人在那裏操控。少數人的聲音被誤認為群眾的聲音。

4. 局部事件放大效應。

“郭美美事件”本來是一個女子的炫富惡劣行為,卻殃及整個紅十字會,讓人始料不及。

案例:2011年12月5日,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公寓,一對男女學生因停車問題與一清潔工產生糾紛,雙方發生打鬥,清潔工身亡。知情人士稱,與王三明發生衝突的駕駛奧迪A4男生叫貢渤涵,是北影影視管理係大三學生,擔任北影學生會公關部部長。奧迪A4的女車主未透露和貢渤涵的關係。此事讓網友們聯想起發生在河北大學門口的“我爸是李剛”以及發生在杭州的“七十碼”事件,網友就會產生仇官仇富心理。

5. 網媒與傳統媒體互為作用效應。

社會事件在網上被“放大”的線路圖如下:

平麵媒體的采訪與報道+網民的自發報道→網絡媒體轉載+網民留言→形成民意體驗→形成概念化的網絡輿論→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互動→形成具體的網絡輿論場→提升觀點化的民意→影響社會發展和政府決策。

幾起校車安全事故,就是經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報道討論,引起社會關注的。

2011年11月16日,甘肅省正寧縣榆林子鎮小博士幼兒園一輛校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傷。2011年12月12日,江蘇徐州豐縣首羨鎮發生一起運送小學生車輛側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學生死亡,11人受傷。2011年12月24日,雲南廣南縣一輛超載麵包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傷,事故發生時實載14人,其中12人為附近學校的學生。死亡的6人中,4人是學生,1人是駕駛員,另1人是位老人。

6. 減壓閥效應。

鍋爐要有減壓閥,高壓鍋要有出氣孔,社會也要有適當宣泄的地方。網上在可控範圍內有適當不同聲音應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