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麥克風時代”的網絡輿論特點與引導 三、網絡輿論如何形成(1 / 1)

“大眾麥克風時代”的網絡輿論特點與引導 三、網絡輿論如何形成

1. 公共事件刺激意見的出現。

這種刺激可能是社會的變動,也可能是較大的突發事件。輿論的產生首先是由分散的、彼此沒有發生聯係或很少聯係的個人意見開始的,最初網民的評論隻是一些個人的意見,甚至是一些情緒的表達,而不斷的轉帖和跟帖擴大了這些個人意見的交流範圍。由於網絡媒體交互性強、空間地域不受限製等因素,網絡輿論的形成易迅速引起高潮,以輻射的方式向四周擴散。

2. 意見在不斷衝突中融合,輿論領袖出現。

網絡上的意見交流在各個網站、論壇進行,出現了社會性的討論。當意見討論的範圍不斷擴大後,個人意見已經轉變為社會意見,從而形成社會知覺。網絡輿論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對某一事件的眾多意見的集納狀態。各種意見和觀點在這裏彼此交鋒和溝通,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一個“網絡輿論場”。在“網絡輿論場”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那些既具有事實性資訊優勢,同時也具有價值判斷能力的“輿論領袖”。他們的意見往往影響其他網民的看法,並由此主導網絡輿論的方向。

3. 網絡輿論擴散並形成社會公認輿論。

權威性既是輿論的一個特征,又是輿論形成的最後標誌。多數人的意見一旦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也就成為社會公認的一種輿論。網絡媒體草根意見與傳統報道專家觀點互為推動形成輿論合力,在一來二去之間,網民之間、專家之間的意見不斷衝突,通過論爭,逐漸融合,形成統一的意誌。網絡輿論至此已基本成熟,並形成一種公認的社會輿論。

案例:2010年8月10日中午12時左右,在浙師大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就讀的寧波姑娘肖佳卉到寧波市亞細亞獻血車上自願無償獻血,下午4點30分左右在家中摔倒致眼睛受傷,左眼鮮血直流。

接下來幾個月裏,雖然經過上海、北京眾多眼科專家的檢查和治療,由於傷勢過重,還是無法使肖佳卉複明,隻能勉強保住她失明的眼球。花去的治療費用將近7萬元。5年後,如果更換進口義眼片,按一年更換一次算,治療費用至少需要45萬元。

在寧波找工作不順利的情況下,肖佳卉離開父母,來杭州試找工作,最後杭州一家外資幼兒園錄取了肖佳卉。此過程中,網友對寧波市血站批評較多。

2011年9月14日,“寧波獻血辦血站”在天一論壇就該事件進行官方發布說明,市衛生局發言人也進行積極疏導。2012年開庭後事件已經平息。由於醫療糾紛是比較複雜的國際性難題,市衛生局發言人有意在此事件平息之後開展網絡討論,以起到學習、借鑒和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