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大漠孤煙

在驚嚇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而在前人光環裏長大的孩子容易自負。李陵就是這樣一個孩子,投生於世代都是武將的家庭,注定了他一生的走向。李陵之前,李氏家族已出現了諸多耀眼的名字:先祖李信,斬獲燕太子丹首級的壯士;祖父李廣,令匈奴人膽寒的飛將軍;父親李當戶,猛擊韓嫣而深受漢武帝賞識;叔父中有戰功顯赫成為丞相的李蔡,有率數十騎直貫四萬匈奴大軍的郎中令李敢……

這一長串名字成了李陵身後的一座座高峰,也成了李陵心裏的一個個標杆。很小的時候,李陵便有一個宏大夢想,他要成為名將,這難免讓他有些浮躁,有些急於求成,有些沉不下來。李陵可謂早熟,當更多的少年沉浸在青春期潮濕的心緒裏時,李陵已披甲上陣,早早脫去了青春初期的青澀,換上了一張嚴峻的麵孔。少年時代就被選拔為建章監,監督羽林軍的騎兵,出入漢武帝身邊,受到漢武帝賞識。李陵曾帶領八百騎兵,直插匈奴腹地兩千多裏,到匈奴的領地居延一帶察看地形,未遇敵人而歸。

盡管這個舉動有許多微妙的機緣在裏麵,但還是受到了漢武帝一廂情願的讚賞,其實一開始,皇帝就在潛意識裏給李陵定好了位——他該成為一員驍勇戰將。皇帝不斷找事情來印證,以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皇帝有這樣的認識也是李陵所期望的,他知道皇帝的賞識是他通往夢想殿堂的唯一通道。但事情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在人治的時代裏,會有更多因素製約一個心存夢想的人。

漢武帝接下來給李陵的職位是騎都尉,命他帶領丹陽的五千楚人,在酒泉、張掖一帶教練射術,駐屯防衛匈奴。那段日子,應該是李陵的快樂時光。快樂來自好些層麵,有些人會因為物質生活的提升而兀自歡喜,有些人會因為獲得意想中的愛情而歡欣鼓舞,還有一些人則會因了別人的重視和肩頭的責任而快樂,李陵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心裏裝滿了為家國而征戰的抱負,每個傍晚,他都會坐到城樓上,看著五千鐵騎揚起浩蕩的塵土,將大漠裏的夕陽染上了一層蒼涼的灰色,心裏就會湧出一股豪情。他也想家,也想念老母親,也想念結發的妻子,想念繈褓裏的孩子。但這一切人之常情,在他內心的抱負麵前都顯得微小。在大漠的深處,這個年輕的將領正被自己的理想鼓舞得滿心激動。他正在等待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等待一場驚天大戰來拉開人生戲劇精彩的帷幕。

終於有一天,李陵得知戰事即將打響,上場的機會來了!

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率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到天山一帶打擊匈奴右賢王的軍隊。李陵想,在這樣的一次征戰中,自己該獲得一個重要職位,以引領千軍萬馬衝鋒陷陣。但他不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李廣利卻不這麼認為。李廣利並不喜歡李陵,原因自然因了李陵是個將才。李廣利有自己的算盤,說白了沒有哪一個頂頭上司希望自己的屬下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一呼百應。這樣容易成就那個下屬,而自己就陷入了尷尬。在這次重要的征戰中,李廣利給李陵安排的職位是後勤主管。當李廣利在自己的軍帳中將這一想法用不緊不慢的語氣告訴李陵的時候,李陵覺得自己的頭在嗡嗡作響,這不是讓一把殺牛的刀去刨鯽魚身上的鱗片嗎?不是將一隻振翅欲飛的鷹捉回雞籠嗎?現在讓一個滿心都是抱負的戰將去管理戰車的調度,去安排糧食和蔬菜、棉衣和鎧甲,這真是種深切的傷害。而且李廣利說這是考慮到這個職位的重要性,才作出這樣的安排的。他的話不輕不重,不陰不陽,像濕漉而黏稠的天氣,令人煩躁和沮喪。

李陵在自己的營房裏枯坐了幾日,他不能眼看著就要到來的機會被人像吹滅一截蠟燭那樣輕易毀掉。他心浮氣躁,隻想抓住這個上場的機會。李陵畢竟太嫩了,此刻他心裏麵隻有求勝的期待,他覺得隻要給一個機會,勝利就像是囊中取物那麼簡單。這些念頭沒日沒夜抓著他,讓他熱血沸騰。有多少個夜晚,他從睡夢裏醒來,披上戰甲,在院中殺敵,他算是真正領悟到那種滿腔熱血無處揮灑的痛苦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陵想到了麵見漢武帝。李陵跪請:“皇上,臣這幾年屯守大漠邊疆,為了大漢民族的事業,日日練兵。臣手下有五千良將,個個是荊楚勇士奇才劍客。這樣的一支軍隊,在大漢即將出兵攻打匈奴的時刻,怎麼可以退居二線,躲在營帳裏摘爛菜葉呢?”李陵將話說到這裏的時候,漢武帝聽得有點激動,但他還沒來得及表態,他伸手去撣了一下龍袍上的一個褶皺,想把那個褶皺撫平,這是皇帝思考時的一個小動作。但李陵有點急,他馬上又接下去說:“皇上,別讓我跟在貳師將軍身後管理後勤輜重。臣願意自帶一支軍隊到蘭幹山以南,這樣可分散單於兵力。”

皇上還是沒來得及答複,皇上說話的節奏向來緩慢。

“皇上,如果朝廷目前缺少騎兵,臣隻需五千步兵,也可直搗單於老巢。”李陵可真是有點著急,幾乎緊接著就拋出了這句話,這樣的請求是一個將領的底線了。

這話說得豪壯了,而且豪壯得有些過了。漢武帝心想:“我倒要看看你小子怎麼殺到單於的老巢去。”漢武帝自然答應李陵的請求,漢武帝喜歡這樣有豪情壯誌的人,說白了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一類人。但他還是有點不放心,畢竟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千步兵在荒漠裏作戰,實在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於是漢武帝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李陵安排了一個後盾,他讓強弩都尉路博德作為李陵的接應。武帝的初衷是好的,想給李陵增加些力量。但他不知道路博德根本沒把李陵放在眼裏,他不屑於成為李陵的後應,他覺得有點主次不分,這種心態跟李陵不願意追隨著李廣利管後勤輜重多少是一樣的,當然路博德不敢跟皇帝提起自己的這點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