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舌頭的災難

韓非外表羞澀,內心奔放。

韓非天生結巴,笨拙的舌頭總跟不上奔突的思想。他隻好沉默,但他又是一個表述欲很強的人。有那麼多靈動的念頭和思想不停在腦海裏閃現,他無法不說話。為此上天給了他一支流暢的筆,我相信這是上天為他自己的失誤表達的某種歉意。

00韓非的文章縱橫四海,行雲流水,且立意深遠,富有理性。他還是個講故事高手,心裏藏著無窮無盡的故事,那些高深莫測的道理,被他用一個小小的故事輕輕一點,立刻如一塊幹硬的壓縮餅幹變為上好的巧克力,柔軟無比,入口即化。以至於以他名字命名的文集一度在列國間暢銷不已。當時,韓非有眾多熱心讀者,這些讀者很多是韓非的粉絲。諸多粉絲中有一個特別的人——秦國國王嬴政。嬴政讀到韓非的《孤憤》《五蠹》這兩本書時,拍案稱奇。他情不自禁跟身邊的客卿李斯說:“這書寫得真是好,是哪位先賢的大作?”李斯淡淡地說,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叫韓非的人,他並非古人,與我年紀仿佛。李斯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是不以為然的。嬴政聽說韓非是自己同時代的人,便撫著手邊的龍椅感歎開了:“要是我能認識這個人,死也無憾了。”這樣的誇獎重了,而且它出自一向自視甚高、目空天下的嬴政之口,分量自然更不一般了。

李斯是什麼人啊,他馬上意識到討好皇帝的一次好機會來了。他說:“韓非是我同學啊,我們曾在楚國的荀卿處一道求學。”李斯其實並不很樂於向大老板揭開自己與韓非的這層關係。韓非的才學,韓非內在的光芒,他最了解不過了,這樣的一個人在身邊,就像在一顆星子旁放了一輪明月,這顆星子還會有什麼璀璨可言?但既然皇帝喜愛,他又怎能錯過討好的機會呢?對李斯這樣的職業政客來說,皇帝的需求就是他的需求,皇帝的愛好就是他的愛好。當然,李斯也有自己的盤算,那輪明月不見得到了他身邊還仍是明月。

嬴政是那種占有欲很強的人,他想得到韓非,采用的也是一貫的強者姿態。他放話出去,說要派兵攻打韓國,為了一個人而攻打一座城的事並不少見,但爭奪的對象多半是紅顏知己或絕代佳人。為了一個自己欣賞的人才去攻打一個國家的事就少見了,嬴政真是韓非的狂熱粉絲。不過還好,戰爭未及開打,一得知這個消息,韓王趕緊派韓非出使秦國。說是出使,其實意思再明白不過,既然你想得到這個人,我們就乖乖地讓他到你身邊去,隻要高抬貴手,別跟我們這樣一個小國過不去就成了。

聽到這個消息,韓非的心情喜憂參半。喜的是那個雄霸一方的嬴政居然如此賞識自己,看來會有一個大展宏圖的機會了。憂的是韓王從前對他的多次上書進言都置之不理,如今大難當頭,倒想起把他當作擋箭牌了。這正如他向韓王痛陳的那樣:“你們供養在身邊的都是派不上用場的,派得上用場的都是從不被重視的。”這樣的話委屈有之,不滿有之,更有著一針見血的無奈。韓非覺得自己又不是一顆棋子,怎能由得韓王要擺在哪裏就擺在哪裏。

但韓非終究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夢想擁有一片讓自己飛翔的天空,畢竟韓國的天空太小了,隻能讓麻雀試飛,絕容不下一隻蒼鷹的翱翔。同時,他又那麼熱愛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不可能坐視戰爭爆發。

韓非西行赴秦。那是一個春天,一路走來,春風和煦。秦國沃土遼闊,疆域寬廣,有著一種春天般的生氣,他覺得他的人生也一定會春和景明。

韓非到秦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訪同門師兄李斯。一來敘舊,其次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了解一下嬴政的喜好。韓非最懂得為人臣子開口說話的艱難和不易。該如何說話,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他多年來致力研究的課題,並且他還寫了一篇叫《說難》的文章,入木三分地傳達了說話難,難說話的意思。他說的“說難”並非指口吃,而是表達的思想如何被君主接納,如何在保持自己立場的時候又保護自己。他打過一個很形象的比方,說大家都稱帝王為龍,而即便是龍這樣威力無窮的動物,有智慧的人也是有辦法自如駕馭它的。隻是龍的脖子處有一片逆鱗,一旦碰到它的逆鱗,你就死定了,有智慧的人一定會避開這片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