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語文理念”這一塊講了他自己的切身體會和語文理念,講了自己對語文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有“關於語文教學的探索——摸著石子過河;關於語文課程改革的思考——認為語文教學要靠兩條腿走路;建設理想的語文教材——課程教材化和教材教學化”等內容。著重講了閱讀和寫作,文言文教學,主題活動,課程評價等方麵的反思與做法,深入淺出,引人思索。
“我的語文實踐”一塊由七個教學主題和五個評課主題組成。每個教學主題從“背景與理想”、“教案或實錄”、“回顧與反思”三方麵來講,選了《荷花澱》、《一碗陽春麵》等公開課的教學實錄。我特別喜歡《荷花澱》一文“深入語言,體會美感”的教學藝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鑒賞小說之美細化為感受構思之美、景物之美、對話之美、細節之美,可見用心之細、之深,並采用多種教法,教得有條理,有趣味,又淺顯。評課主題主要是褚老師在聽課後,針對課堂裏的教師、內容、效率、方法上的繼承和創新等內容,從“觀察與隨感”、“剖析與建議”、“反思與改進”等方麵來講解和剖析,指出老師上課的優缺點,給我們以借鑒。印象最深的是對黃厚江老師上的《阿房宮賦》一課的評析,褚老師肯定了黃老師上課的成功,又指出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應該繼承和發揚,要顧及到“文字、文章和文化”三個層麵。這一板塊以實錄的形式呈現原生態的課堂教學過程和內容,又加上了褚老師自己的“反思性和說明性”的文字,這樣內容比以往的論著豐富多了。
最後要說的是精彩的語言。整本書的語言優美、典雅、精辟,可以看出褚老師有精妙嫻熟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文中比喻、擬人、對偶、引用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使語言富有質感和張力,傳遞出獨特的生動鮮活的意象,這些意象隨著讀者的閱讀紛至遝來,讓人浮想聯翩。特別是古典詩詞的巧妙引用,對文章的意境營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藝術底蘊,也反映出老師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高超的技術。如書中寫剛參加工作時與別人夜攘群雞擺“百雞宴”和喜歡武術練習“旋風腿”的情景描寫,妙趣橫生。又如《重回興梵寺》一文,想象馳騁,虛實結合,深含哲理。而寓言新編《尋師記》和用詩詞、文言寫的一些打油詩,則寫日常所見所思,詼諧有趣,意味深長。另外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實踐都寫得引人入勝,沒有絲毫枯燥。
作家鐵凝說“文字的力量是能溫暖人的”。不錯,《褚樹榮講語文》中褚老師那娓娓動聽的講述,那筆底優美的文字就如同一束溫暖的光芒,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在這束光裏品味、思索,猶如在皎潔清透的月光下漫步,看到了褚老師的故鄉的曆史變遷和景物,以及那些童年傷感的往事,讀到了褚老師的源自生命本真的直率、靈性和一種對語文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渴望,也看到了老師“我思故我在”的詩意的精神天空。讀褚老師的文字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它透視我的靈魂,放飛我的性情。
總之,在清新典雅的境界中抒發深沉的人生感悟,在幽默風趣的行文中流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在不經意的調侃中寫出自己的悲憫情懷,在引經據典中談對語文的思考。讀《褚樹榮講語文》這本書,就像當麵聆聽儒雅而博學的褚老師的教誨,感受到語文真、善、美的氣息,又像是經曆了一趟曲徑通幽、妙趣橫生的語文之旅,使我更加深切地熱愛生活和語文。
讀完這本書,我牢牢記住褚樹榮老師講的一句話:一個專家型的教師,他的知能結構應該有三個層次:紮實的專業基礎,出色的教學藝術,深厚的理論素養。也記住了褚老師講的另一句話: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理想主義+書呆子+孩子王”。我不斷告誡自己應該向褚老師學習,努力做一個重視精神生活甚於物質生活,沉潛到書的海洋的精神貴族,做一個源頭活水滾滾來,麵對學生能居高臨下,左右逢源,天光雲影,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做一個在課堂上能達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境界,活脫脫一個“愛學生等於愛自己”的孩子王。
靜下心,細細品味,合上書,餘味猶在。真是字字珠璣,處處精妙。再一次端詳書本,忽然看到封麵石榴圖上方兩行淡淡的文字“看他開口處,笑落盡珠璣”。輕輕一念,覺得這幾個字,這一幅石榴圖與《褚樹榮講語文》的主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心中暗喜,拿來正好作我這篇讀後感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