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另一種聲音 回 歸(1 / 1)

附錄另一種聲音 回 歸

夏曉昕

當我們還在喧囂繁雜中載浮載沉時,褚老師已經開始俯身撿拾那散落一地的朝花了,動作是一貫的沉靜和溫雅。

不讀這些文字,我永遠不會知道,我們身邊那個永遠以低調謙謹形象示人的褚老師,那個骨子裏驕傲奇倔,心地柔和清明的詩人,那個處世單純真摯,慮事縝密周到的師長,竟有著這樣崎嶇的生命曆程。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曾經喜歡這句話冰冷清醒的味道,而現在,終於有些懂了。

童年是人類永恒的鄉愁。我不知道,褚老師在向過去回歸時,心裏澎湃著怎樣的歌;我也無法知道,多少個白天和夜晚,他望著心中無限的往事,猶如星辰起落,然後用筆一一平靜地捕捉時,心裏是歡欣多一些,還是惆悵多一些。

四篇散文,我是倒著看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跟隨著褚老師慢慢走進時空深處。幾十年的時光如流水般浸濕我的心情,耳邊飄蕩起那首講述英雄回歸的史詩。二十年裏,尤利西斯一心想著回歸故鄉。可每到故事結局,難免讓人惆悵地歎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精華、重心、財富,其實並不在故鄉,而是存在於他二十年的漂泊之中。這筆財富,他已然失去,隻有通過講述才能找尋回來。

褚老師呢,向過去回歸隻是為自己的心靈找一個渡口,稍稍休憩片刻,然後走得更遠嗎?精神家園的路途是在我們必須尋尋覓覓的遠方,還是在一出生就從內心凝聚的通天之塔?時間的荒原裏,我們常常迷失,但有幸還能講述,或者傾聽。宏觀的敘事隻是背景,我更喜歡聆聽個人內心的聲音,感受思想摩擦的熱度,這些才是生命真正的痕跡,才能給予孤獨的迷失者一些溫暖與慰藉。

時間是個良友,他會屏蔽你不喜歡的記憶,以更超然的目光去審視昔日的歲月。褚老師的文字穿越時間,磨去棱角,不知不覺地將那些年月裏的人和事修飾得圓潤柔和。他回顧自己樹般蔥蘢水樣澄澈的青春,回憶一路的崎嶇泥濘、跋涉的堅毅酸辛。當他在回歸的路上與年少的自己擦身而過時,心裏充滿了別樣的滄桑:是顧影自憐?是如釋重負?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向褚老師所代表的那代人致敬,他們別無選擇地承擔起了非理性年代裏所有的艱難苦恨,用自己的青春注解了這個荒唐時代作為人的價值與尊嚴,賦予本無意義的世界以意義。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有多少隱約的欲望與悸動永遠不能被提起?又有多少淚與痛隻能化為春秋筆法淺淺帶過,卻又欲蓋彌彰?心海是最深沉浩瀚的水域,麵對通過文字反射出來的點點星光,我隻能在幻境裏像某個詩人一樣,“抽掉口袋裏最後一根香煙,再一次起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