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歲月和書情 文廟書市(1 / 1)

第四輯 歲月和書情 文廟書市

我上海的老家離文廟很近,走五分鍾就到了。小時候去那裏,爬奎星閣,折蠟梅枝,花三分錢看電視;“文革”中,尊經閣一帶造了一個遊泳池,我經常去遊泳。進入八十年代,記不清是哪一年了,文廟忽然出現了書市,星期日尤其熱鬧,我探親或出差回滬,想起就感到無比興奮的事情,就是去文廟買書了。

文廟書市,攤位極多,欞星門內杏黃旗下,已是滿目皆書;進大成門,兩廡中和其間的廣場、大成殿周圍,更圍起幾道書城,有時大成殿打開,裏麵像個書庫,許多年前,我在大成殿買到《李敖作品精選》4輯,打六折,這是我買到的最便宜的好書了。

自然,書市上人氣衝天,是因為書多而且便宜。我最關注的,是古書和現代文學作品及史料。對於古書,講究版本,我這方麵知識缺乏,因此常拉了一位朋友一起去。有一次在一個攤位上,看到一套姚鼐編的《古文辭類纂》,經研究,版本很好,價錢也適中,我把書拿在手裏,心裏感到很幸福,這時朋友神態激動地對我說:“你要不要?你不要的話,我就買下了!”他這麼一說,我怎麼還能要呢?於是他快快樂樂地付了錢。我的朋友,是個可愛的“書癡”。有一天,他在書市裏淘到了幾本他缺少的《語絲》,就高興地撇下我獨自回家去了。他還收齊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參考資料》,這套書,洋洋數十本,都是影印的,看起來原汁原味,真讓人十分珍愛。但我不是“書癡”。隻挑了喜歡的如《剪拂集》、《流言》、《筆端》和《錦帆集外》等十餘本。

和書商打交道,也很有意思。我有幾本書,便是經受不住他們的“花言巧語”而買下的。例如一本《曆代名媛書簡》,沒有出版社,也沒有書價,是一位女子編輯,她的丈夫選訂,於一九五○年私人再版印刷發行的。我嫌要價太貴,不想買,那位書商便勸道:“看你斯斯文文的,肯定是個作家,買回去吧,寫一篇書話,寄給《新民晚報》,錢就回來了!”他的話聽了讓人高興,我就買下了。但有的書商,來路似乎不正,幾年前,大成殿旁曾有一個地攤,賣的都是齊整的線裝古籍。書商說這都是他母親留下來的,他的母親是一個學者。然而沒過幾天,我在福州路古籍書店的二樓,看見他提了兩大捆古書走出來,我心裏便產生了疑問。

書有好壞,而且去的次數多了,積累了經驗,盜版和正版的,有時也能區別,對攤位也因此有了比較明智的選擇。我在一家出版社設在文廟的門市部裏,買過《資治通鑒》、《後漢書》、《鄭逸梅選集》等許多好書。大概是前年,書市遷到了文廟的“後院”(休假日照常在文廟裏開市),即夢花街和學宮街的街角上,我在那裏到處尋找那家出版社的門市部,好不容易找到了,禁不住開心地叫出聲來,這說明我對它已有了感情。

我的“書癡”朋友,有一天對我說,等退休後,我們一起來擺書攤,把家裏的書拿出來,一定都能賣個好價錢。我對他說,到時候你一個人來擺攤吧,我來買書,要回我的《古文辭類纂》。我們提了書,擠出文廟,一路說笑著走去。

200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