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歲月和書情 鍾叔河的書(1 / 1)

第四輯 歲月和書情 鍾叔河的書

我沒有專門收集過鍾叔河的編著,現在我所擁有的數量實在不多。但它們是特殊的,每一本我都覺得與它有感情的交流。我從書架上取下書來閱讀,鍾叔河仿佛就在附近注視你,他的臉上露出讚許的微笑。

鍾叔河是編輯大家,在我的書架上,最讓我稱心如意的,是他編的洋洋十卷本的《周作人文類編》和由他箋釋的《兒童雜事詩圖》(周作人詩、書,豐子愷畫)。這兩種書是精製的華貴的書,是舊作新編,凝聚著鍾叔河的心血和智慧,灑滿了今天的溫暖的陽光。這兩種書,是可以一直看到老年的。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買到周作人的著作,是一批舊版校訂重印本(責任編輯都是鍾叔河),其中的一本《澤瀉集》。從這本薄薄的散文集裏,我讀到了《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烏篷船》等名篇。這本書裝幀樸實雅致,可以當作禮物,我買來送給喜歡繪畫的弟弟,快樂地對他說:

“我早知道風格上有‘衝淡’的說法,就是找不到好的範例,看了周作人,有點明白了。”

而在當時,鍾叔河的大手筆《走向世界叢書》已經出版,但我一本也沒有購買。這套著名的叢書,輯錄了數十種近代中國人考察西方後的著作,在文史界獲得如潮美譽,可惜我學識淺陋,不能欣賞,至今仍感遺憾。而我在上海的一個朋友,則於幾年後,從椒江的舊書鋪裏買到四本。他曾在電話裏自豪地向我介紹說:

“我的書是1985年‘嶽麓’的初版本,大32開,封麵淺黃色,鍾叔河的名字下印著一條三桅船。”

“三桅船?是畫的嗎?”

“不像是畫的,但也不像是照片,好像是一種工藝作品……”

如果這套叢書將來再次印行,我一定會去買來;還有鍾叔河主持重印的絕版古籍文叢《鳳凰叢書》,我印象中見都沒有見過,現在同樣心向往之。這一輩子,我曾與多少好書邂逅,唾手可得,卻揚長而去,隻將它們變作回憶之海的粼粼波光。

確實,在我的感覺上,鍾叔河編的書是有一些鮮明獨特的東西,或者說,自有一種濃鬱的氛圍,是宏識遠見,是奇想妙構,是超群脫俗,是在瀚海書林中漫遊,看到終古常新的太陽從地平線冉冉地升起。

而且,鍾叔河的文字也有著深厚的不凡的功底。最近,我在讀他的書話集《書前書後》。這本書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我許多年前買來,當時嫌它模樣笨拙,不甚滿意,擱在書架上,不久就忘記了;今年一個秋夜,臨睡前,我摸黑走進書房,從書架上抽了一本書去看,這才吃了一驚,趕緊坐進被窩,珍重地閱讀起來。

他的書評,文壇耆宿如黃裳先生,也表示十分讚賞,說“有入口即化而又富於營養之妙”。另外,我還覺得,在寒冷的天氣,坐在被窩裏閱讀那些精彩的篇章,漸漸進入朦朧狀態,尤其有意思。

如讀《永井荷風與〈鶉衣〉》,鍾叔河寫道:《鶉衣》是日本俳人橫井也有的隨筆集,永井酷愛《鶉衣》,與之生死相戀……讀到這裏,我漸漸地進入朦朧狀態,看到鍾叔河從書案上抬起頭來,微笑著對我說:

“現在,追求時尚的文學書刊多如牛毛。你如果被弄得頭痛了,就讀讀《鶉衣》、讀讀周作人吧,隻需淺吟低誦,便可求得心情的暫時平靜……”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