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歲月和書情 國慶焰火
我小時候在上海,每逢國慶節,都要經曆三件事——看大遊行、看燈景、看焰火。我最懷念的,就是看焰火了。
我家住在石庫門裏,天黑下來不久,迫不及待的孩子們,就爬上坡形的屋頂,搶著在屋脊上坐好了。接著,才是大人們,小心地踩著瓦片上來。這時候,月亮已經升起,清輝如水,彌漫天地,我目力所及,幾乎所有人家的屋脊上,都點綴著一排人影兒。這情景刻印在我的腦海裏,就像童話中的一幅插圖。
大約八點鍾,放焰火了。從我家的屋脊上,四麵八方燃放的焰火都能夠看到。人民廣場的焰火,照例是最好看,花樣多,規模大,聲音響。我寧波鄉下的大表妹來,坐在我旁邊的屋脊上,當燦爛的焰火在夜空盛開,我看到她的側麵的剪影,頭仰著,嘴張著,兩隻小手抬在胸前,欲拍不拍的樣子,覺得真是太好笑了。
前幾年,我還和大表妹說起過這件往事。她說真是的,坐在屋頭頂,心裏害怕,但焰火實在太好看啊!
其實,在我們弄堂裏,看焰火最好的地方,是在弄堂口過街樓頂樓的曬台上。那個曬台非常寬大,當中還建造了一間小屋,住著複旦大學的一位教授。國慶之夜,經教授同意,曬台就會對外開放。於是,人們通過半露天的石樓梯,魚貫地登上曬台,得以舒適、安全、盡情地觀看焰火。而且,在這個熱鬧的曬台上,在這片五彩繽紛的天幕下,我也得以和平日喜歡的小女孩近距離相處,內心十分愉快。
後來我長大了,參加了工作,又去了外地。國慶節過得就很平淡,沒有大遊行,沒有燈景,更沒有焰火。我現在翻閱舊時的日記,發現了一首短詩,寫於某個國慶之夜——
枕著家鄉的枕巾
我在夢裏看見
漫天的焰火光中
我的一顆淚珠
頂在沙遜大廈的尖頂
家鄉的枕巾,指的是上海產的著名的414牌子的枕巾;沙遜大廈,就是上海外灘南京路口,那座有著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的大廈,也就是和平飯店。我的這首短詩,有著濃鬱的小資情調。我把它發表在了我主編的黑板報上。
2012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