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我的現代生活 夜晚環鎮步行運動
步行是一項形式簡單、直觀,然則功效不可小覷的運動。據現代醫學揭示,步行運動強度低,有節奏,是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有氧運動”,持之以恒可有效降低心髒病、癌症和糖尿病的發病率,並對一些機體失調症患者大有裨益。步行運動加快了血液的循環,即使三九嚴寒天,步行中暖洋洋的感覺也會從腳板一直遊至全身。許多中老年者視此為健身、養生的有效途徑而趨之若鶩。我就是這樣的一位愛好者,喜愛每晚在所居住的古鎮路上散步活動筋骨,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步行運動已成為我養生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成了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種享受。在昂首挺胸、邁腿擺臂中,過村落,進社區,步村道,上公路,常常在曆時50分鍾,步行了4000多米路程之後,熱乎乎的感覺從腳底蔓延至全身,身心舒暢自不待言,更使我賞心悅目的是沿途的“風景”。
一路上見到不少像我這樣的步行愛好者,或夫妻結伴,或左鄰右舍聚群,或三五好友同行,見到相熟的運動者,互相之間會親切地打招呼。老李夫婦是令人羨慕的一對。每晚在寬闊的道路邊上,他倆一人反身後退前行,另一人則會在旁,邊看護邊同速行進,經過一段路程後,再各自換位運動。這對夫婦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們堅持這樣的“夫妻搭檔”已一年多了。但在一年以前,曾經望子成龍的他們摒棄了所有的愛好,每晚不看電視,閉門謝客,默默地在屋內陪侍學習的兒子,遞茶送水,精心準備夜宵。但自兒子飛出家門去外地上大學後,一下子空落起來的夫婦倆,先是有點手足無措,似乎感到迷茫,繼而覺得失落的青春要得到補償。老李呢,迷上了壘牆打麻將,他夫人則見縫插針地狂補看電視,夜夜專注於熒屏,直到屏幕上顯示“再見”。每晚,老李的最後一口飯菜尚在嚼,腳底卻早已抹上了油準備“開溜”了。而他的夫人比他實惠,因為眼和口可並用,早早窩在沙發上捧著加菜的飯碗傾情於熒屏了。為此,這對夫妻常為誰負責飯後的垃圾傾倒、碗筷清洗之類的生活瑣事而唇槍舌劍。直至頸椎病、腰椎病“青睞”,這對夫妻才驚醒。幸好聽從了大夫的建議,終止了各自的嗜好而加入到步行運動的隊伍中。自此,夫妻倆不但爭先恐後協作完成晚餐後的清理工作,居然還像小夫妻那樣,每晚並肩攜手出門;運動結束,夫妻倆帶著熱情雙雙回到溫暖的家門。老李夫婦的故事常在我心田激起層層漣漪,每晚當我瞥見他倆身影時,陡然感到一股暖流湧動而意氣昂揚,舉步堅實。
散步的人群中不乏老李夫婦那樣“迷途知返”的,更有“被逼上梁山”後執著於此項運動者。我的鄰居,年近50歲的胖大姐就是這樣一位。平素性情溫和、心寬體胖的她,偏偏又不愛運動而嗜睡,晚餐後看著電視畫麵隻一會兒就嗬欠連天,不知不覺中瞌睡蟲光臨,因此常連電視劇都懶得看,早早就鑽入被窩就寢,霎時進入夢鄉。漸漸地,體重超標,“三高”病症“光臨”。遵醫囑,她開始堅持每晚散步,除了暴風驟雨外,一般的風雨都阻擋不住她出門的腳步,她常常會穿著雨衣和雨褲堅持行進在風雨中,難怪不少年輕人見之會齊齊蹺起大拇指稱讚“難得”。工夫不負有心人,胖大姐在堅持步行運動數年後,“三高”體征穩定,贅肉堆隆的腹部也平坦了不少。胖大姐成了我們社區詮釋步行運動功績的明星。每晚一見她步行中的颯爽英姿,一種榜樣的力量總會激勵我,自覺地加快了行走的步伐。
步行運動中除了眾多“典範”激發我心靈的感應,更有沿途村落和社區裏人們的活動令我駐足觀賞。現今,方興未艾的健身運動已成為夜晚一道時尚的風景。在夜幕籠罩下,循著社區、村落裏洋溢的悠揚、悅耳的樂曲聲,總會覓見明晃晃燈光映照的活動場上聚集的一群人,或一板一眼地舞動太極劍、太極拳,或矯健地跳起廣場舞、扇子舞,或聚精會神地演練著柔力球、經絡操。人們在鍛煉中放鬆心情,愉悅著精神。盡管冬夜寒氣逼人,運動者卻都卸去了外套,從每個人口中呼出的熱氣,在明晃晃的燈光下清晰可見。此情此景常令人心潮澎湃。
在夜晚穿行村落的步行中,不止一次,巧逢村老年協會出資請來的“紹興戲”——越劇的演出,或婚慶壽賀之家讚助的電影放映。俗話說得好,“鑼鼓一響,腳底就癢”。每當越劇開演前的激昂鑼鼓聲穿越夜空,婉轉鏗鏘的絲竹之聲突入耳腔,或是露天電影的雄渾音響響徹村落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現場,追思起留在時空隧道的往事,憶念起半個世紀前的童年時代,常常“騎馬嘟嘟”——屁股騎坐在大人的肩膀上,兩腿圍著脖子,雙腳跨過肩懸在大人胸前觀看戲劇的歡樂。
夜晚的環鎮步行運動,不但是我養生保健的必備科目,而且成為我感知和諧社會脈搏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受益於夜晚的步行運動,而且堅信,隨著和諧社會建設步伐的不斷邁進,步行運動帶給我的感受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