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之嫵媚
小龍魚就是龍頭魚,因為長得身段姣好,覺得稱小龍魚更為妥帖,況且,看上去是那樣嫵媚,近乎性感。
新鮮的小龍魚,最好是小捕所得,剛離海水,亮晶晶的,遠遠超出膚如凝脂的形容,若是見仁見智,隻怕好過剛從華清池出浴的貴妃。
不經意間,它的玉白裏透著稍許粉紅,有的則是隱青,亮汪汪的,仿佛通體在流動。它的麵目應該是小眼闊口,但我真是模糊了,或者忽略了。仿佛性感這回事是可以掐頭去尾的,至少在它那兒。
有幾次蹲守在簡易碼頭,想看活的小龍魚,沒有得逞。聽說剛倒進船艙的時候能扭啊扭幾下。它好像是鐵了心的幽居者,強
行曝光就死給你看,挺烈性的。其實它在水下張開比身子還大的闊嘴吞吃更小的魚蝦,真的很凶猛。這好比文弱女子徹底翻過臉來也是個十足的悍婦。
小龍魚被本地人稱為水潺(音,用入聲),確像一注流動的水剛被固定成型,它的肉質還在蕩漾中。魚體含水量太高,固然質地嫩滑,卻也很難保鮮,幾乎一時三刻就會化,離海岸遠一點的人就無福消受這份活生生的鮮美。想當年遠在京城的皇帝要吃它,也隻好將就吃它的幹品——龍頭鮳。
燒製小龍魚倒是不難,隻要掌握好火候,這火候精準到魚肉與唯一的魚骨剛好分離開來,也就是恰好熟到肉盡頭為止,更深處的骨本身還沒被煮到似的。這種時候的小龍魚,吃到嘴裏肉依舊像生時蕩漾不已,像豆腐花,但確乎是熟了。
不小心火候一過,那就不止徐娘半老,竟是皮也破了,肉也散了,口感死板,風韻全無,仿佛直接老掉牙哉。
道理很簡單,水嫩的東西經不起任何形式的煎熬。
本地近海捕獲的小龍魚,個頭約美女纖手之一掌長、兩指寬,外地進來的就長、大、肥至幾倍,顏色要暗淡一些,肉質相應粗老,容易使人起不厚道的想法:婆娘。
回過頭來說它的具體吃法。
在象山,到了大飯店,建議點個脆皮小龍魚嚐嚐。大飯店裏有專門的廚師,手藝正規,做出來的東西講究色香味形,麵麵俱到,並不怕費工夫,當然也不怕你不掏工夫錢。
瞧他們將小龍魚用脆皮糊糊(麵粉、發粉、生粉等加水調和而成)周到地保護起來(這之前小龍魚要切段、去骨、以鹽酒蔥薑入味、控水),然後放入中等溫度的油裏炸兩次。隻見上桌的小龍魚隱身在金鍾罩裏,不過這罩子質地豐厚酥脆,看樣子並無實際保護功用,隻是別樣裝點,令小龍魚盛裝上場,配得上大酒
店的堂皇和廚師的頂上高帽。最終也得就佐醬嚼將下去,外脆裏嫩,鮮香宜人,值得一提的是有助於養成優雅大方的吃相。
喜歡到夜排檔、小館子的,建議還是點紅燒小龍魚為好。他們對小龍魚也采用盛裝一法,但直接用各類調料:辣椒、蒜頭、蔥薑、醬油……盡管往上招呼,好大的火,即刻燒就。端上一看,憐香惜玉的傷感就免了,趁熱乎勁從五顏六色裏揀完美汪亮的魚段兒吃,不必勞駕牙齒,吮吸就可以,小龍魚幼滑水嫩的肉和著辛香濃重的調料味會向著你的感官四處奔湧。放棄矜持,隨它去了,反正這裏吃相豪放亦無妨。
居家的人,若是不肯花時間,又缺一爐旺火,並非就享用不到小龍魚的鮮美。最笨拙最偷懶的吃法也能找它兩樣出來:一是清蒸,整條也行;二是放湯,此地人家一般以豆腐和著做湯,其實更妙的是以絲瓜來配著做。這兩者都能對他味兼收並蓄,又不吝於釋出自身的鮮美。嫩絲瓜肉不亞於小龍魚們的柔軟可口,且氣息清淡,色澤尤其綠得可愛,即使煮熟了,剛出鍋的一段時間裏,清澈湯體裏沉沉浮浮的是一段生翠一段玉白,相映成趣,叫炎炎夏日減了幾分暑氣,添一股涼意。
假使以後你看到小龍魚,橫豎看不出嫵媚性感,建議不要購買,它們很可能超過一天時間了,即使一直抱著冰塊保鮮,也不再符合當地對小龍魚的新鮮度標準——那是相當苛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