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想把一切都放下,守著自己的爐火,晨昏不語。
五十歲的李清照,是西湖岸邊一張無色無香泛黃的紙,憔悴,寥落。
李清照來到這裏,不知是否想起了蘇軾,想起了那首《定風波》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詞,滌蕩了多少人胸中的雲煙,從而使人坦然麵對世事萬千。
李清照在這麼大的悲苦麵前,都不曾倒下,看來她也從這詞中得到了些許精神。但她畢竟是一個女子,實在學不了那麼徹底的灑脫,所以她的臨安,半含淡然,半含悲苦。
紹興四年(1134)七月,一個人叩響了李清照家的院門。
李清照很驚訝,因為很久沒人來她家了,隻有她的弟弟李迒偶爾來坐坐。但她知道這不是李迒,因為她從敲門聲裏就聽出來了,那是一種怯怯的、探問的敲擊聲。
來人是一位故人,是趙明誠的姨家表哥謝克家的兒子。他說父親身體欠佳,想見李清照一麵。
這一麵,李清照一定是要去見的,因為在她告發張汝舟的案件中,謝克家是出了力的,尤其是謝克家的兒女親家綦崇禮,更是這場官司勝出的關鍵,正是他的相助,才將張汝舟罷官流放,並迅速救出了李清照。李清照為感謝綦崇禮的搭救,曾為此寫下了著名的《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時年,綦崇禮任兵部侍郎,為朝廷出謀劃策,並代皇帝起草詔書,深得趙構依賴和欣賞。他和謝克家為兒女親家,都是趙明誠的表親:一個是姨家表哥,一個是姑家表弟。
李清照來到謝府的時候,謝克家已經臥床不起,在兒子的幫扶下,他支起了身子,問李清照手中的《謝賜禦書詩表》可否還在。
一句話,直問得李清照好不傷心。這畫,是趙明誠生前的最愛,她一直在身邊珍藏。隻是到了紹興,這畫連並最寶貴的大部分畫卷文物被竊賊鑿壁偷了去。
如果不是謝克家問起《謝賜禦書詩表》,李清照真不想再說起紹興。想到紹興,她就想起那個偷了東西又假惺惺回來討賞錢的惡鄰鍾複皓。
謝克家聽說那畫卷丟失了,不覺歎道:“果不出我所料。”
原來,在更早的時候,有一個和尚來求他在這書卷上題跋,說是受人所托,但決不肯透露那人的姓名。這書卷謝克家看著眼熟,想著應是趙明誠被盜失的舊物,遂在上麵寫道:“姨弟趙德甫,昔年屢以相示。今下世未幾,已不能保有之,覽之淒然。汝南謝克家。癸醜九月十一日,臨安法慧寺。”
據說蔡襄的這幅書法精品,是五張紙拚接的大卷本,在當時就是轟動一時的名品。一代書法大家米芾在四十年後見到它,激動不已,立即情懷滿滿地作了題跋。隻可歎,這書卷後來流落到了日本,另有卷本在台北,多被人認為偽作。
她原本想把一切都放下,守著自己的爐火,晨昏不語。
五十歲的李清照,是西湖岸邊一張無色無香泛黃的紙,憔悴,寥落。
李清照來到這裏,不知是否想起了蘇軾,想起了那首《定風波》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詞,滌蕩了多少人胸中的雲煙,從而使人坦然麵對世事萬千。
李清照在這麼大的悲苦麵前,都不曾倒下,看來她也從這詞中得到了些許精神。但她畢竟是一個女子,實在學不了那麼徹底的灑脫,所以她的臨安,半含淡然,半含悲苦。
紹興四年(1134)七月,一個人叩響了李清照家的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