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欠敲打的“經濟動物”(1 / 3)

“嗬嗬……“他們”不是一個大學的研究機構,而是一家電子行業的公司。”周建華笑了笑回道:

“不過,我現在怕是也不方便公開說這是哪家公司……我們還是先繼續看看其他的藏品吧。”

“呃……那好吧……周君,我希望……也許我們過一會可以單獨聊聊……”生田建治糾結地瞥了眼周建華小聲建議道。

“好的!生田先生!”周建華抿嘴一笑點頭應承道。

從周建華開始為這些日本客人講解伊始,聚攏在周建華周圍的日本團員就越來越多,到此時,圍在周建華周邊的人已經比一開始又多出了十幾個人,而且不遠處的附近還有一群人,就是那些前來參觀的“仙奈川”大學的領導和外事辦的接待人員,估計他們這一撥人已經參觀的差不多了,此時正在附近閑聊休息。他們中顯然有些人並不介意圍到周建華的身邊來再次聽一下這個年輕的中國小夥子的講解。

周建華依次講解過去,最後終於來到山頂的那間石室,開始講那塊保存在石室中的“鎮社之寶”。那是一塊立於一千八百年前漢代的石碑,於一八五二年出土,雖然已是殘碑,但碑文基本完好,全碑通計二百一十七字,字畫渾厚遒勁,書體介於篆隸之間,是一方價值連城的國寶,有極大的曆史和文字研究價值,被譽為“曲江第一石”。

“各位先生們。之前我已經介紹過,“兌湖印社”成立初期,社員中不僅有眾多的中國金石名家。還有著名的學者賢達成為了讚助社員,另外,當時貴國也有兩位著名篆刻家加入印社成為了本社社員,把源自中華的金石篆刻藝術帶回了你們國內,還在在貴國以及當時由你們國家所統治的朝鮮半島創立了全國性的篆刻創作與研究團體,為我國周邊的漢字文化圈內的篆刻創作與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周建華介紹道:

“同時,這塊石碑之所以能成為印社的鎮社之寶。其來源也和貴國有著一定的關係。在1921年時,這塊殘碑差點被貴國的一位古董商人買走。當時印社的先賢們為了國寶不至外流,多方奔走呼號設法籌資,最後集60多人之力終於籌集到1萬多銀元,花了8千元才將這塊石碑買了過來。又用剩餘的錢建成了這座結構獨特的石室以保存這塊貴重的石碑。所以,我們今天能在這裏看到這塊石碑,這還多虧了貴國當年的那位古董商人了,嗬嗬……”

關於這塊石碑當年差點被日本人買走的事,無論是周建華的前世還是今生,“兌湖印社”在現場所提供的公開資料上,始終都沒有詳細明說,隻是說當年差點被外國人買走,刻意回避了具體國家。這或許是出於交好日本的需要吧。但是周建華個人認為,盡管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地好麵子,但決不可因此就對他們姑息養奸。

周建華認為。日本社會向來等級森嚴,從而才使他們從小就養成了那種對強者卑躬屈膝,對弱者凶蠻無比的內在思維,這是他們骨子裏的東西,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他們隻願意接納強者,所以。如果想你希望他們成為你的為朋友,就需要經常地敲打敲打他們。啥時候不敲打他們了,他們就會蹬鼻子上臉,無視你、傷害你,並把自己的惡行忘得一幹二淨。

所以,他們欠敲打。

周建華也希望日本人能和中國人成為朋友,所以,周建華很願意有一些能經常地敲打敲打他們的機會。

就像前世那樣,周建華明知日本人是很忌諱談二戰的話題的,但是周建華每次遇到他們時,都會很願意找個機會和他們“探討”一下二戰的因果問題,探討完了之後,再私下告訴他們,我們真的很希望能一直做他們的朋友,但是,如果他們不願意而非要選擇走回頭路的話,我們也很願意像美國那樣送個“小男孩”或者“胖娃娃”給他們。

但是,敲打歸敲打,團結也是需要的,敲打是手段,團結是目的。

周建華就很願意能夠團結他們一起做點實事。

因為他們的社會等級森嚴,在客觀上,他們的各種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更具有軍事化的特點,這些組織中的成員做事的效率比較高,行事方式比較嚴謹縝密,做出來的東西也比較細致精密,這是很值得拿來為我所用的,他們的一些方式方法也非常值得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