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技術型犯人 就業職工(3 / 3)

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歲月裏,這些就業職工雖然出了監獄,但他們和監獄裏的犯人一樣,還是專政對象,屬於“階級異己”的範疇。幹部和他們的關係,是專政與被專政的關係,他們這些人隻能“規規矩矩,不能亂說亂動”。幹部批評教育他們的時候,就像是長輩在教訓晚輩,他們要做出誠惶誠恐、非常安分、馴服老實的樣子去接受,就是挨罵也絕對不敢還口,沒了做人的尊嚴。這些就業職工見了幹部,和幹部說話,都是有一定規矩和要求的。我覺得他們見了幹部,就像是電影上的奴隸見了奴隸主,就差跪下了。就是幹部的孩子訓斥他們、讓他們去做什麼,他們也會洗耳恭聽、規規矩矩地去做。在勞改農場,就業職工和他們的家屬們、孩子們是一群最無助的群體,處在社會最底層,沒有一點社會地位。就連孩子之間,幹部的孩子是不會和就業職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就像電影上描寫的,地主的孩子不和窮人的孩子一起玩耍一樣,屬於那種狀況。那時,上小學的孩子需要馬車接送,車上的座位都是幹部子弟的,就業職工子弟大部分都是站著乘馬車,相當不公平。我很看不慣這種現象,覺得這不是文明社會,但又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

“就業職工”留場就業後,勞動強度絲毫沒有減弱。雖然他們從勞改到刑滿,已經完成了從其他行業轉變成為農業勞動者——“莊稼漢”的曆程,但誰也不想再幹重活、累活。聰明的就業職工就會通過進一步的認真改造、優秀的表現來引起幹部的注意,最後達到調換工種的目的。

在就業職工的工種裏,到食堂做飯,尤其是在幹部灶做飯,看麥場、在馬號(馬廄)喂馬、打掃衛生、種菜看菜、木工、裁縫、理發、看門、養豬、趕馬車、當醫生護士是最好的工種,每個就業職工都想去做。但醫生護士、廚師、木工、裁縫、理發是技術活,必須找有技術的人去做,剩下的那些工種就成了就業職工們的競爭目標。在這些可以競爭“上崗”的工種裏,最吸引人的就是趕馬車。那時候,19中隊沒有任何“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出門全靠馬和馬車。而中隊長和指導員才有專用馬匹,給他們配的馬匹就像現在給領導幹部配的臥車一樣,級別不到是不給配的。馬車就相當於現在給大家配備的公交車,沒有它你就出不了門。如果就業職工能趕上馬車,那就交好運了。那時,19中隊沒有學校,隊上給上小學的學生專門製作了一輛箱式馬車。那車就跟現在的公交車一個樣,用木料做的車篷,車篷兩麵裝著玻璃窗,裏麵安裝了幾排小座椅,中間生了個小火爐。一匹大轅馬、兩匹梢馬拉著,一天兩趟,專門到大隊部小學去送接學生。

大隊部比19中隊規模大一些,它是這個荒原上最繁華的地方。19中隊需要的很多物資都要從那裏購買,那裏商店的東西也比19中隊的多。19中隊離大隊八公裏,想去那兒買東西的就業職工去時就想搭車。為了坐車,就免不了給趕車的敬敬煙、說幾句好話。他不同意,那些就業職工就隻能走著去。

19中隊還有幾輛更大一些的馬車,每輛車都是一匹轅馬、三匹梢馬拉著,跑起來飛快,那是專門跑長途、去農場場部的馬車。

場部對整個農場來說,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大隊、中隊都需要從那裏拉回更多的物資,還要去那裏接送出差的幹部,接送上初中的學生,這樣就離不開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