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技術型犯人 就業職工(1 / 3)

那時監獄裏關押的犯人都是五花八門,絕大多數都是很聰明的人,很有才華的人,犯人幾乎是人人都有一份技術或手藝。像監獄的木工,手很巧,做出的木工活十分細膩、精致,幹部的辦公用具都是他們做出來的,桌椅、櫃子板凳做的有模有樣。那個年代買不上娛樂工具,這些犯人就用木料的邊角料製作了撲克、麻將、軍棋、象棋供幹部閑暇時娛樂。有的犯人犯罪前就是食品廠的麵點師傅,他們做出來的點心、餅幹之類的麵食,比街上賣的還要好吃。有的犯人還是外語翻譯出身,能講一口流利的外國話。犯人醫生大部分是舊醫學院的高材生,他們看病的技術很高。有一個姓龔的眼科醫生,是國民黨的少將軍醫、醫學院高材生,看眼疾很有名,很多人經批準後都來找他看眼病,他給很多人醫治好了眼疾。犯人裏還有水利專家、測量專家、建築專家等人才,凡是搞農田基本建設或是修渠蓄水,他們都會去搞設計。連那監獄、幹部的住房都是犯人裏的建築師給設計的,房屋蓋的很漂亮。犯人當中還有幾個“八級鉗工”、“七級鉗工”……他們隻要看中誰口袋裏的東西,不出幾分鍾那東西就會到了他們的手裏。其中有一個犯人,由於掏包技術非常高超,犯人們授予了他“八級鉗工”的稱號。進了監獄,他的毛病也改不了,不偷點啥東西手就發癢,但偷了後他還會把東西還給別人。有個幹部不信他的盜竊技術,讓他試一下。結果,沒出五分鍾,那個幹部的香煙、錢包連同手表都到了他的手裏。這些“鉗工”們,都是因盜竊罪被送進監獄的。犯人的能人裏麵,還有各種大師,就像八仙過海,能熟練的各顯其能。有一個開鎖大師,他手裏隻拿兩根小鐵條,就可輕易地打開任何鎖,開保險櫃就跟鬧著玩一樣。中隊幹部、家屬的鑰匙丟了,打不開鎖,都會讓他去幫忙,沒有一把鎖能難住他。還有一些犯人屬於武林高手,什麼醉拳、長拳、猴拳、少林拳、八卦掌……打得非常好,刀槍劍戟沒有不會的。有一個姓羅的犯人,自稱是《說唐演義》中第七條好漢羅成的後人,精通槍法,打得一手好拳,熟悉硬氣功,功夫很好。他刑滿後,我曾跟著他學了一段時間的拳術,從此隻要伸出拳頭,也能嚇唬住幾個人。

我還認識了一個姓宋的犯人,他的毛筆字寫得非常漂亮,凡是中隊需要寫東西時,幹部就會把他帶到隊部來,我就認識了他。此人是國民黨的軍統特務,中校軍銜,在解放戰爭時期潛伏在中?共解放區多年,1949年才被識破,被解放區解放軍判刑,解放後在監獄繼續服刑改造。他的妻子和子女都在台灣(據他說他最早在台灣軍統工作,在台灣找了個日本籍媳婦,後派他到解放區潛伏才回來,已經多年沒和家人通過信、見過麵,在後麵我還會寫到他),這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人很有禮貌,文化很高,他已失去自由多年,連人民幣都不認識,後來若幹年後被特赦。

關在監獄裏的這些犯人,在那個年代,基本生活還是不錯的,一日三餐,都可以吃飽喝足,就是沒了人身自由。他們最盼望的就是能夠收到親人的來信、收到一份包裹。有文化的犯人最渴望能多看些書籍、報刊,可那個年代除了有限的幾本政治書籍和一兩份報紙外,其他的根本看不到。

這些人好不容易盼到服滿刑期出了監獄了,但他們不能走,還得留下來。

那時候,犯了罪的人刑滿後是不準回原籍的,要繼續留下來勞動改造,叫做刑滿留場就業。這些人雖然刑期滿了,可是人身還是沒有多少自由。他們要集體編隊、編組生活在一起,住在由監獄改造成的大院裏,由勞改幹部統一管理,出入必須由幹部批準。勞作之後,大院和19中隊的範圍內,是他們唯一的活動場所。作息時間非常嚴格,每天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隻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晚上七點至九點半的集體學習是他們的必修課,除了牆上沒有部隊看押和他們有了一份微薄的工資外,其它的待遇和犯人沒有什麼不同,這就是他們和犯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