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出言,信為先;勿詐語,勿妄言:引自《弟子規》:“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與朋友和他人相處,凡是說出的話,首先要講求信用,以誠相待;不能說謊話、假話欺騙人,也不能口無遮攔,胡言亂語。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意思是:說話必須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即說到一定要做到。
咬耳:比喻與人悄悄說閑言。
無真才,南郭人: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在世上難有立足之地。
重實事,且求是: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尊重客觀事實,而且研究、探索事物內在的規律。即“實事求是”。
解讀:
一個人愛他人,愛朋友,就要對他人和朋友存誠心、講誠信。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要講誠信。誠信猶如大車之車兒,至關重要。誠信者路好走,失信者路難行。講誠信,首先應用心端正,誠心誠意。講實話,講真話,不說謊話、假話,不欺騙人,不能隨心所欲、口無遮攔、胡言亂語。說話要留有餘地,辦事要盡心盡力;做不到的事,不要輕易許諾,承諾的事,就一定要兌現。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說到做到。麵對社會上錯綜複雜的情況以及人和事,要學會觀察分析,善於辨別真假。要慎言慎行,對那些無根據的說法,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隨意亂傳。相互之間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要在下麵相互議論,更不要東家長西家短地犯自由主義。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虛心,不要虛偽,要不恥下問,不要不懂裝懂。現代社會各方麵競爭都很激烈,需要真才實學,像古代南郭先生那樣不會裝會、濫竽充數,是混不下去的,要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人處世,要尊重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做到實事求是。要崇尚實幹,力戒空談,踏實做事。
針對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嚴重問題,最近國家發布了《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強調要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加強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係建設、法律標準建設和監管體製建設,發揮信用激勵和懲戒機製的作用,讓誠信者處處受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建立信用中國。我們要順應曆史發展的趨勢,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誠實守信。當前信息化社會,個人和家人不要在網上隨意亂發帖子,同時要正確對待網上言論,吸納正能量,對那些似是而非的網帖,不輕信,不追風。現在網絡很發達,重大的誠信或失信事件,頃刻間傳遍天下。我們每個人,一定要真誠做人,誠實待人,踏實做事,做一個誠信的人。
4.敬業
愛事業,存敬心;愛其行,敬其崗。
敬業者,忠職守;盡職責,不疏漏。
在崗位,要勤勉;肯實幹,不懶散。
勤學習,肯鑽研;求甚解,力拓展。
學業務,學技術;益求精,切忌粗。
遇難題,勇攻關;能吃苦,不畏難。
力有限,時有限;業欲成,則在專。
勿求多,勿求全;多則擾,全不專。
有專攻,棄浮躁;事專注,成功道。
高標準,嚴要求;有作為,創一流。
注釋:
業欲成,則在專:事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專心致誌,集中精力和時間。
有專攻:專心研究一門專業和技能。
事專注,成功道:做事專注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解讀:
敬業是幹好事業,做好工作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做人的優秀品德。如何做到敬業?首先,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和工作要心存敬心,幹一行,愛一行,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做好工作。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個人和家庭生活,也是為了事業進步,為了國家和社會發展大業。其次,工作一定要勤奮。從古到今,無數事實證明:凡是有作為、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勤勞肯幹、勇於吃苦的人。要勤於學習,努力學習有關業務、技術,肯於鑽研,精益求精,並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最後,幹事一定要專注。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要根據國家和社會需要以及個人愛好,學有專攻,研究和掌握一門專業和技能。這一點一定要目標明確,專心致誌,勇於吃苦,攻關克難,持之以恒,努力成為某個行業或方麵的行家裏手、傑出人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敬業不是這也想學,那也想幹。“多則亂,全不專”。求多與求全都會幹擾工作思路,分散精力,浪費時間。要排除一切幹擾,去掉浮躁之風,聚精會神,腳踏實地,一個階段,專注做一件事,必然取得成功。無數事實證明,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有所作為,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做出一流的貢獻。
5.友善
愛社會,存善心;既友好,又善仁。
友善者,知善惡;利人善,損人惡。
善有報,惡有還;因果道,不可犯。
一良言,三冬暖;一惡語,六月寒。
尊重人,與人善;多點讚,少揭短。
言在理,人欣然;勢欺人,人反感。
事順者,成人美;事逆者,多鼓勁。
遇弱者,應保護;勿歧視,多幫助。
人有難,應支援;人有危,應勇為。
動植物,應愛護;生態和,環境舒。
注釋:
因果道,不可犯:出自《纓絡經·有行無行品》:“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指因果報應規律不可違背。做好事終究會有好的回報,做壞事終究會有壞的報應。
一良言,三冬暖;一惡語,六月寒:出自《增廣賢文》“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意思是:良言暖人,惡語傷人,說好話不說歹話。
與人善: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原意是: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行善,與別人一起來行善。這裏指:以善心善意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