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身進德(1 / 1)

(三)修身進德

欲進德,在修身;修其身,正其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

讀經典,見賢齊;用其道,匡正己。

多實踐,多曆練;修德行,增才幹。

積跬步,至千裏;成大事,見於細。

小事起,當下做;積百善,成大德。

注釋:

修其身,正其心:出自唐代韓愈《原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指提高自身的素質,修煉自己的道德,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意真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見賢齊:出自《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學習,並努力趕上他。看見沒有德行的人就要內心反省是否有同樣的錯誤。

用其道,匡正己:出自《韓非子》卷八:“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意思是:用先進的文化、高尚的道德、優秀人物的標準來修正和規範自己。

積跬步,至千裏:出自《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裏。”意思是:行達千裏,要從一步一步開始積累。

成大事,見於細:出自《老子》:“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意思是:要成就大事,就要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做好。

積百善,成大德:出自《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是一種精神境界。意思是:積累大量善行,能養成高尚的品德。

解讀:

家庭的美德和做人的良好品德,不會自然形成,要靠個人及家人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逐漸養成。也就是說要修身進德。那麼如何修身進德?一是要注重學習。人無生而知之,皆為學而知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要結合實際,努力學習,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特別要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研讀,用先進的文化和理論武裝自己。同時,要向各方麵的賢達人士學習,用他們的成功之道來修正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二是要在實踐中多曆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修身進德不能僅靠書本知識,不能空談。要在實踐中不斷曆練自己,經受風雨,多見世麵,艱苦磨煉,經受考驗。隻有這樣才能修成成果,增長才幹,才能挑得起家庭和國家賦予的重擔。三是要注意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積小步可以行千裏,積小溪可以成江海。凡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小事都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隻有把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好,才能成就大事。日積月累,積小善而成大德,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