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孝敬
愛家庭,存孝心;遵孝道,德之本。
羊跪乳,鴉反哺;人不孝,不如禽。
十月胎,予以命;非父母,無自生。
嬰幼時,晝夜喂;保兒潔,受盡累。
教走路,教說話;教識字,陪玩耍。
教自理,教做人;疼冷暖,操碎心。
稍不適,親心悸;晝不安,夜不息。
子長大,離家門;安與康,親掛心。
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情,深似海。
做兒女,應感恩;竭其力,盡其心。
注釋:
遵孝道,德之本: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羊跪乳,鴉反哺:出自《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類比人應孝順、感恩父母。
人不孝,不如禽:出自清代王中書《勸孝歌》:“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意思是:人當盡孝,人不孝連禽獸都不如。
無自生:沒有自己的生命。
親心悸:指父母親心裏害怕、不安。
竭其力,盡其心:出自《論語·學而篇》:“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竭盡心力,孝敬父母。
解讀:
家庭是愛的港灣,一個人對家庭的愛,最主要的體現在對父母的孝心上。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做人最根本的優秀品德。作為子女,要安身立世,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烏鴉和羊羔還知道感恩父母的哺養之恩,人為萬物之靈,更應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恩情。要知道正是母親的十月懷胎,才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是父母日夜照顧,為我們精心喂養保潔。父母教我們說話、走路、識字、學文化,並且陪我們活動、鍛煉、玩耍。我們身體稍有不適,父母則心神不定,食不香,晝不安,夜難寢,想盡一切辦法,或調理,或就醫。我們離家在外,父母無時無刻不擔心我們的平安與健康。父母還教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自理,真可謂是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培養成人,生養之恩重如山,愛子之情似海深,教育之功比天大。作為兒女,麵對父母,如果不孝,實在是禽獸不如,無法站在父母、家人和世人麵前。“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為兒女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孝敬父母,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並回饋他人。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家要感激父母,孝敬老人,在外要感激一切為我們提供幫助、為我們做出付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生征途中,我們每個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不滿足,但都不應有任何抱怨,任何奢求。因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和享受到大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的東西太多了。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生命;沒有他們,我們就不能生存;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快樂和幸福;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成事成人。總之,沒有他們給予的一切,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表現在言語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不僅要說得好,更要做得好。我們每個人對於一切幫助過自己,並為自己做出付出的人,要用真誠的奉獻來回報他們。這種奉獻和付出在一定意義上講又是施恩,但作為施恩的人不應追求回報,因為欲求回報的人,不是真心的施恩,那將活得更累。施恩不圖報,受恩不忘報,這才是正確的感恩觀,感恩的真諦!
2.孝敬
愛家庭,存孝心;遵孝道,德之本。
羊跪乳,鴉反哺;人不孝,不如禽。
十月胎,予以命;非父母,無自生。
嬰幼時,晝夜喂;保兒潔,受盡累。
教走路,教說話;教識字,陪玩耍。
教自理,教做人;疼冷暖,操碎心。
稍不適,親心悸;晝不安,夜不息。
子長大,離家門;安與康,親掛心。
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情,深似海。
做兒女,應感恩;竭其力,盡其心。
注釋:
遵孝道,德之本: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羊跪乳,鴉反哺:出自《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類比人應孝順、感恩父母。
人不孝,不如禽:出自清代王中書《勸孝歌》:“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意思是:人當盡孝,人不孝連禽獸都不如。
無自生:沒有自己的生命。
親心悸:指父母親心裏害怕、不安。
竭其力,盡其心:出自《論語·學而篇》:“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竭盡心力,孝敬父母。
解讀:
家庭是愛的港灣,一個人對家庭的愛,最主要的體現在對父母的孝心上。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做人最根本的優秀品德。作為子女,要安身立世,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烏鴉和羊羔還知道感恩父母的哺養之恩,人為萬物之靈,更應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恩情。要知道正是母親的十月懷胎,才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是父母日夜照顧,為我們精心喂養保潔。父母教我們說話、走路、識字、學文化,並且陪我們活動、鍛煉、玩耍。我們身體稍有不適,父母則心神不定,食不香,晝不安,夜難寢,想盡一切辦法,或調理,或就醫。我們離家在外,父母無時無刻不擔心我們的平安與健康。父母還教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自理,真可謂是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培養成人,生養之恩重如山,愛子之情似海深,教育之功比天大。作為兒女,麵對父母,如果不孝,實在是禽獸不如,無法站在父母、家人和世人麵前。“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為兒女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孝敬父母,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並回饋他人。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家要感激父母,孝敬老人,在外要感激一切為我們提供幫助、為我們做出付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生征途中,我們每個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不滿足,但都不應有任何抱怨,任何奢求。因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和享受到大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的東西太多了。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生命;沒有他們,我們就不能生存;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快樂和幸福;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成事成人。總之,沒有他們給予的一切,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表現在言語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不僅要說得好,更要做得好。我們每個人對於一切幫助過自己,並為自己做出付出的人,要用真誠的奉獻來回報他們。這種奉獻和付出在一定意義上講又是施恩,但作為施恩的人不應追求回報,因為欲求回報的人,不是真心的施恩,那將活得更累。施恩不圖報,受恩不忘報,這才是正確的感恩觀,感恩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