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八章:提前結束的代課生涯(2 / 3)

“不能。”

“既然不能拋棄父母,那能忘記祖國嗎?”

“不能。”

“為什麼?”

“沒有家,我們就沒有睡覺的地方;沒了祖國,我們就沒地方找飯吃。”

龍昌鼓著掌說好,而後叫同學們以後勤洗一下衣服。穿之前先折好放在枕頭底下壓一個晚上。即使破舊些,也要盡量穿得整潔些,否則人就精神不起來,會讓人家看不起。

“老師,我隻有一套衣服呢。”龍進財怯怯地說。

龍昌說過幾天去跟他們找點衣服來。

“謝謝,不是死人穿過的吧。”

“絕對不會。雖然有點舊,但保證幹淨,發給你們之前,我會用開水先燙一下。”

“多洗衣服要多用洗衣粉,家長會罵的。”龍誌福慢慢舉起手說。

龍昌說會跟他們帶洗衣粉來,但要他們別到處去吹,否則到時個個都來要,他可沒那麼多錢。學生們都點頭保證不去亂說。

第二天的勞技課上,盡管龍昌邊拆邊講解了幾遍,學生們還是不敢親自動手,說這些洋玩意很貴,要是弄壞了,可賠不起。龍昌說這相機本來就是壞的,拆爛了也不用賠,還說誰拆裝的次數越多,誰就獲得糖果獎勵,於是在大膽的龍武的帶頭下,同學們七手八腳地拆起來,進而七嘴八舌地問起來。龍昌不停地解答和示範。等同學們基本能獨立操作時,已用去了一個上午。有些同學還餘興未盡,要龍昌再講得深點。龍昌舉手做投降狀說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的,他也累了。

下午的園藝課上,麵對著教室外幾棵長得有點雜亂的樹子,同學們說讓他們自在地生長不好嗎?幹嗎非要去剪?龍昌說如果不除掉菜地裏的雜草,菜就會被搶去營養。如果菜種得太密,就象一大堆人擠在一小間屋子裏,氧氣不夠用,手腳也伸不開,怎麼長得大?同學們點頭,讓龍昌示範一下該怎麼剪。龍昌卻要他們自己先動手。同學們摸起了頭,圍著樹子琢磨起來。

這幾棵大小不一的樹子或長在岩石上,或長在斜坡上,平地上。同學們分成三個小組討論後,推舉出三個小組長來說出各自的剪裁方案。龍昌說如果按他們的辦法去剪,那幾棵樹準要變成怪物了。

周貞叫龍昌不如趕緊給大家示範示範,說孩子們隻砍過柴,哪裏弄過盆景?龍昌東看西瞅左剪右裁上引下修一番後,三棵樹分別變成了沉思的龍,挺立的龍和騰飛的龍。龍昌說要先觀察清楚對象,看你想將他塑造成什麼形狀,他最適合塑造成什麼樣子,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動手了。龍溪鄉的樹木和石頭雖然也可以修成各種形狀,但還是修成龍形最有氣勢。周貞怕孩子們聽不懂,叫龍昌說得淺顯些。龍昌說民族塑造及塑造方法方麵的話,要早說,而且嚴肅些,聽多了,才能以標準的形式進入腦中。

下一次的勞技課上,龍昌特意帶了樹苗來,要孩子們到光了頭的山坡上種樹,說他爺爺龍科當年就很喜歡種樹,種樹的基因已在他身上延續,一段時間不種,就會心癢得難受,甚至煩躁。周貞說離開學校去種樹,怕家長看到會說他們在混日子。龍昌說叫學生帶上自然課本,到時就跟過路的家長說在上自然課。

幾次種樹下來,坡上出現了用樹苗排成的孝、忠、仁、義、禮、誌、智、信、法、製、治、時、勢等字樣。較短的筆畫中間如果有斷裂地段或石頭太多,龍昌寧願空著,將樹距拉開些,說都在共撐一片天,不要人為地讓個別樹子紮根在惡劣的地方。如果樹距不宜拉得太長的筆畫,則先砌上石塊或撬開石頭,培上泥土,再種上樹,還要歉意地對那樹說:“兄弟,隻好委屈你多承受點了,我會多給你施肥,為你綁好支撐架的。”

周貞看看山坡,又看看孩子們,問龍昌:

“你是不是太刻意了?這樣下去,孩子們可能會厭倦的。”

龍昌說:

“寓理於勞,有什麼不好?現在我們的教育最缺的就是這些。誰見過把樹種成有教育意義的字形隊列?這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精神,等樹子長大後,絕對會成為永遠的美麗風景。看著滿山的字樹,我都激動了,要不是怕你們笑話,我絕對會流下眼淚來。”

“就算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們總不能次次勞技課都去種樹吧。”

“農村的天地豐富得很,還可以學砌石、燒磚和根雕什麼的嘛。”

“孩子們原以為你會教城裏的玩意呢。”

“如今的根雕在城裏賣的價不低啊!”

“以前的支教者都是豪情萬丈而來,一兩年後,又黔驢技窮地回去了。”

“我又不是來鍍金的,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費。”

興奮地投入著進行教育改進的龍昌無意識地犯了次小錯誤。因為回來時趕得太急,被學生指出他的襯衣沒扣到第二顆紐扣,龍昌於是自覺依照規定,課後去做義務勞動。正好學校夥房的地基開裂了一小截,雖然木結構的房屋能夠相互拉扯,短時間內還不至於倒塌,但繼續開裂下去,夥房隨時都會隨風而散。龍昌去弄來石塊和泥土,自己修補屋基。學生看著不忍心,想幫忙,龍昌說誰幫就記誰的一次過,學生們隻得肅然起敬著觀看龍昌艱難地搬石、敲石和砌石。等到屋基基本砌牢,龍昌手上和腳上已破了幾處皮,一躺下就睡了個嚴實。周貞乘機提醒學生:

“看見了嗎?就算是老師犯了錯,也要受罰,以後大家要注意規矩了。”

“知道了。可是爸爸媽媽做錯了事,他們從來都不會認錯,我們更不敢說。我們該聽家長的還是聽老師的?”

“在外麵聽老師的,回到家裏盡量聽家長的。”周貞說得很無奈。

私下裏,周貞說龍昌是不是過於小題大做了,龍昌說細節決定成敗。周貞說就算孩子們能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但身邊的大人們都做不到,能使孩子們養成注重規矩和細節的良好習慣嗎?龍昌說隻要種下良好的意識,以後遇到適當的環境,多少也能形成點良好的習慣。

聽說農村的蔬菜對人體有益,龍方同學帶了家裏的幾棵白菜來給龍昌嚐鮮。龍昌問他告訴過家長沒有,龍方點頭,龍昌說那他明天就去家訪一下,龍方慌了,說那菜是背著父母摘來的。龍昌說:

“說了謊話,你知道該怎麼辦吧?”

“我會主動去掃地的,但我最後說了真話,怎麼還要受罰呢?”

“你說謊在前。”

“可大人們不也常說謊嗎?就算我說了謊,那也是善意的,相信我爸知道了也不會打我。”

龍昌和周貞曾要學生們針對誠實問題進行過討論,多數學生說大人們都經常在說謊呢。龍昌當時說世上的事沒有絕對的,有時說點好聽的謊話,更容易讓對方開心,讓大家關係更和諧。

沒想到學生還老把大人說謊沒事的話掛在嘴邊,龍昌隻得另外解釋說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就算是善意的謊言,也是不對的。菜是父母種的,屬於父母的私有財產,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就偷偷拿來,就是侵害了父母的權益。龍方說他也曾想先去征詢父母的意見,又怕父母不同意。龍昌說就算父母不同意,那也是他們的權力。

“而且我們無功不受祿。”龍昌強調。

“你們來教了我們,哪是無功?”

龍昌說他們是拿了工資的。學生認同了龍昌的說法。

龍方同學剛被說通,龍慶接著就給龍昌他們出了難題:上課遲到,課堂上老睡覺,課後還不交作業。問他怎麼回事,他說讀不進書,沒勁。龍昌說他平時不愛來問,怎麼讀得進?龍慶幹脆說他就是不喜歡讀書,也不是讀書的料。龍昌說青少年不讀書,就是不負責任和不孝的表現。龍慶說他隻聽說過未成年人保護法,沒聽說青少年還有讀書的責任。龍昌說國家有責任讓青少年健康成長,但青少年也要為國家肩負起建設和保護的責任。如果不能將國家建設和保護好,哪有個人的好日子?但如果不讀書,拿什麼知識去建設和保護?現在已不是光靠力氣就能建設和保護的年代。

龍慶說他們還小,哪裏承受得了那麼大的責任?龍昌說隻是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不是要學生從小就肩負建設的責任。人都是三歲看老,不從小養成盡責盡孝的好習慣,等定性後再來強調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