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脂類脂肪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但對維生素A的利用影響甚小或無影響。健康人攝入足量的脂肪(大於10g/d),其維生素A的吸收率大於80%。適量的脂肪有助於維生素A的吸收,從而有利於暗視功能。
4。B族維生素膳食缺乏維生素B1引起視覺紊亂,維生素B1作為α-酮酸氧化脫羧酶的輔酶,其缺乏引起神經生理功能失調,在視覺係統表現為眼運動障礙,視敏度下降。視網膜含有維生素B2,動物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B2的大鼠組織中FAD和FMN減少,視網膜氧耗和維生素B2含量很快下降。煙酸缺乏影響視色素的合成,可使視覺絕對閾值提高。維生素C缺乏者雖然其血清視黃醇水平正常,但暗適應可減低。脂質過氧化產物的堆積影響光感受器的暗適應,它可能通過影響光感受器質膜通透性而起作用。
5。微量元素視網膜是鋅含量最豐富的組織之一,視網膜中大部分的鋅與蛋白質緊密結合。視網膜內螯合態的鋅主要定位於光感受器細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大量研究證實,人類鋅缺乏可引起暗適應功能下降及夜盲,且多數病例可通過補充鋅得到改善。硒是人體的一種必需元素。研究表明,硒可保護視覺器官,白內障及糖尿病性視力下降者補充硒後,視覺功能有改善。
6。牛磺酸在體內,半胱氨酸首先氧化成磺酸丙氨酸,再脫去羧基生成牛磺酸。在哺乳動物的個體發育階段,牛磺酸作為視網膜及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必需的營養物質已得到公認。牛磺酸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各種組織中,在視網膜中的含量尤其豐富。視網膜中的牛磺酸2/3分布於光感受器細胞層,研究發現它與光感受器功能密切相關。
7。其他因素過度的體力勞動明顯提高視閾值,可達2個對數納朗伯,可能與運動使視網膜上部血供應相對缺乏有關。所有降低皮質功能的因素皆可給暗適應以不良影響,如吸煙、飲酒、睡眠不足、神經過度緊張和疲勞等。影響暗適應的疾病有青光眼、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黃斑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視網膜剝離等。
(三)低照度作業人員的營養需要量
1。維生素A楊家駒等的研究結果顯示,雷達操縱員每天維生素A需要量為5300IU(相當於1590ugRE),供給量為6400IU(相當於1920ugRE)。國外推薦的每天成人膳食維生素A供給量為男性700ugRE,女性600μgRE;我國DRIs規定維生素A的RNI為成年男性800ugRE,成年女性700ugRE。
2。維生素B2楊家駒等查明雷達操縱員每天維生素B2需要量為1.25~1.38mg,供給量為1.50~1.66mg。該供給量高於一般人群(我國成人RNI為男性1.4mg,女性1.3mg)。
3。蛋白質楊家駒等對低照度作業人群(雷達操縱員)進行了全麵營養狀況評價,測定了血漿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濃度,提出低照度作業人員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蛋白質每天供給量為100g~110g。
4。鋅、硒低照度作業人員鋅和硒的需要量尚無確切報道。楊家駒等對雷達作業部隊中人體鋅、硒狀態進行了對比調查,結果表明,雷達操縱員與非操縱員的血清鋅含量分別為(1.327±0.219)μg/ml及(1.902±0.191)μg/ml;血清硒含量分別為(0.0709±0.0102)μg/ml及(0.0846±0.0095)μg/ml,可見雷達操縱員的血清鋅、硒水平較非操縱員明顯下降(P<0.01),說明鋅、硒需要量是增加的。我國規定一般成年人鋅的RNI為男性15mg、女性11.5mg,硒為50μg。低照度作業人員供給量應稍高於此標準。
5。能量同是低照度作業的工作,其勞動強度可以差距很大,應根據實際勞動強度確定能量的需要量。雷達操縱員為坐位作業,屬輕體力勞動。據熱區3個雷達連調查,能量消耗2504kcal~2667kcal。楊家駒等對重慶雷達兵調查,能量攝取量為2582kcal。雷達部隊能量供給量建議為2600kcal~3000kcal。
(四)低照度作業人員的營養保障措施
1。快速暗適應檢查主觀檢查法可用YA-Ⅱ型暗適應計,客觀檢查可用YAK-I型暗適應客觀檢查儀。維生素A缺乏者暗適應時間延長。
2。膜光感絕對閾值和暗適應曲線測定可用Goldmann-Weekers暗適應計(goldmannweekersdarkadaptometer)或YAK-I型暗適應客觀檢查儀測定。原理如前所述,維生素缺乏者可觀察到視錐-視杆細胞轉折點時間推遲,暗適應曲線及絕對閾值上移的現象。
3。視網膜電圖(electroretinography,ERG)檢查暗適應功能還可用ERG來反映。檢查時可以看到a、b、c和d4個波形。正常人眼ERG有一明顯的負a波,一高聳的正b波,c波和d波較不易成功獲得。ERG反映的是整個視網膜的功能,其中a波主要來源於光感受器的感受器電位,b波與雙極細胞、Muller細胞的活動有關。維生素A缺乏時b波明顯降低。ERG比暗適應計記錄維生素A狀態更為準確,目前臨床已用於視網膜功能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