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保盧斯陷入絕境的時候,蘇軍送來一份長長的勸降書。那是1943年1月8日早晨,3名蘇聯青年軍官帶著一麵白旗,進入德軍防線,把最後通牒交給了保盧斯,敦促德軍投降。
通牒中的條件是體麵的:被俘人員一概發給“標準的口糧”,傷病員和凍傷人員會得到醫治,被俘人員可以保留軍銜、勳章和個人財物。通牒要求保盧斯在24小時內給予答複。然而,保盧斯拒絕投降。
就在德軍拒降的第二天,即1月10日,蘇軍向包圍圈內的保盧斯部隊發起了全麵進攻。蘇軍用5000門大炮對準德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擊,炮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
在不到30平方公裏的包圍圈裏,密密麻麻的30萬德軍在一天內承受著上千噸的爆炸物。之後,蘇軍T-34坦克發起了集團衝鋒,湧向德軍的陣地。
曾幾何時,不可一世的德軍以飛機、坦克、大炮開路,重創蘇軍,如今,蘇軍以同樣的方式進攻德軍。
疲憊不堪的德軍麵對排山倒海的攻勢,鬥誌全無,丟下槍械,狂撤不已。數天之內,包圍圈縮小了一半。
保盧斯和他的部隊陷入了絕境,全軍處於衰竭狀態。一度以軍紀嚴明著稱的德第6集團軍變得紀律廢弛,士氣低落,包圍圈內混亂不堪。
德軍把燕麥和牲口飼料吃光了,開始殺軍馬來充饑;燒完了家具之後,就拆房取暖;汽車用完汽油之後便放火燒毀;坦克沒有燃料,大炮沒有炮彈,都被炸毀了。
一切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德軍已經預感到這一點,三三兩兩地逃出包圍圈,以求生路。保盧斯隻好致電希特勒,請求率部向西突圍,不料,希特勒卻拒絕了他的請求。
希特勒在回電中說:“德國士兵不論走到哪裏,都要牢牢地紮下根,決不可以奢談後退。”
希特勒心中還有一個算盤:保盧斯部隊拖住了百萬蘇軍,這為德軍的戰局換來了時間,希特勒可以從容地調整部署,以便在其他戰線上取得主動。而保盧斯和他的第6集團軍則成了希特勒的戰略犧牲品。
1月24日,蘇軍再度送來勸降書。保盧斯致電希特勒,請求投降。希特勒拒絕了保盧斯。
為了鼓勵保盧斯,希特勒派飛機衝過蘇軍封鎖,空投了許多嘉獎令和晉升令,保盧斯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很多官兵連升幾級。保盧斯隻好率領殘餘部隊進行沒有任何希望的抵抗。
1月26日,包圍圈被切成了南北兩塊:保盧斯為首的9個師困在市中心,另外12個師在北部工廠區。
這時的保盧斯還在艱難地執行著希特勒的命令:“不許投降。第6集團軍必須死守陣地,直至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你們的英勇堅持對建立一條防線和拯救西方世界將是永誌難忘的貢獻。”
幾天後,蘇軍向保盧斯部隊發起了總攻。飛機、坦克一齊向德軍衝來,潮水般的蘇軍勢如破竹。
在蘇軍的攻勢下,保盧斯於1月30日電告希特勒:“最後的崩潰不出24小時之內。”果然,第二天傍晚,蘇聯軍隊攻入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的地下室,保盧斯投降了。
北部工廠區的德軍堅持得稍微長一點,到了2月2日中午,這支部隊也投降了。
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有9萬人成了俘虜,其中有2500名軍官,24名將軍和剛榮升元帥不過10天的保盧斯。至此,德軍第6集團軍這支曾經的王牌部隊已經不複存在了。
1903年,克雷洛夫出生在奔薩州加裏亞耶夫卡鎮。1919年,參軍。1927年,加入了共產黨。
衛國戰爭爆發後,克雷洛夫在濱海集團軍當過作戰處處長和參謀長。克雷洛夫指揮濱海集團軍從敖德薩撤向塞瓦斯托波爾。
後來,克雷洛夫來到在斯大林格勒市苦戰的蘇軍第62集團軍當參謀長。在第62集團軍司令魯帕丁被調走而崔可夫未到任時,克雷洛夫獨立指揮該集團軍的作戰。
9月12日,崔可夫前來就任司令員,從此直到1943年初,克雷洛夫始終配合崔可夫指揮第62集團軍的作戰。
1943年4月,第62集團軍因赫赫戰功而改番號為近衛第8集團軍。1943年7月,克雷洛夫升任蘇軍第21集團軍司令。1943年10月,他來到第5集團軍擔任司令。在白俄羅斯戰役中,第5集團軍有力地保障了騎兵機械化集群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的行動。另外,第5集團軍還強渡別列津納河收複了伯裏索夫市。
在東普魯士戰役中,第5集團軍殲滅了澤姆蘭的德軍。1945年4月19日,克雷洛夫榮獲“蘇聯英雄”稱號。歐戰結束後,克雷洛夫率領第5集團軍調往遠東,轉隸遠東第一方麵軍。對日作戰打響後,第5集團軍快速突破了日軍的防禦地區,成為遠東蘇軍推進最快的部隊之一。
1961年,克雷洛夫成為蘇共中央委員。1962年,晉升元帥。1963年3月,升任國防部副部長兼任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戰略火箭軍是蘇聯軍隊最重要的兵種,可見克雷洛夫在當時蘇軍中的地位。1972年,克雷洛夫逝世於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