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曆史的轉折 2.“烏拉紐斯”計劃(3 / 3)

蘇軍西南方麵軍在瓦杜丁的指揮下很快突破了羅馬尼亞軍隊的防線,羅馬尼亞第3、第5集團軍一敗塗地。

在蘇軍空前規模的炮擊和空襲下,德軍的防線也開始不穩了。幾個小時後,情報傳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和一些將領們正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別墅裏。希特勒說他早已料到蘇軍會發動進攻,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因此,他和將領們繼續在山上度假。

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打來緊急電話,打斷了希特勒的度假生活。蔡茨勒對希特勒說:“幾小時以來,占有壓倒優勢的一支蘇軍裝甲部隊,在斯大林格勒北麵的頓河草原,全麵擊潰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南麵,另一支蘇軍裝甲部隊正在進攻第6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我們快頂不住了。”

蔡茨勒接著說:“在斯大林格勒南麵的那支蘇軍竟多達13個集團軍,幾千輛坦克。蘇軍顯然密謀已久,蘇軍南北夾擊,企圖圍殲斯大林格勒的德軍。”

蔡茨勒對希特勒說:“請元首閣下同意第6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撤到頓河沿線。”

希特勒說:“我決不同意部隊撤離伏爾加!”希特勒的這個錯誤決定,很快就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蘇聯頓河方麵軍的第26軍到了彼拉佐夫斯基附近即轉向東南與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會合。

蘇軍第26軍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行動:淩晨3點,第26軍的先頭部隊開著明亮的車燈,以縱隊隊形沿著從奧斯特羅夫到卡拉奇的公路,經過德軍防禦陣地大搖大擺地向渡河處前進。德軍誤以為是自己的部隊,讓蘇軍安然過橋,開到頓河左岸。

蘇軍第26軍趁機占領了卡拉奇附近在頓河上的惟一一座橋梁,然後發出信號彈,通知後繼部隊進攻。

3天之內,蘇軍的34個師渡過了頓河。另外,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也於11月20日開始了反攻。

之後,蘇軍兵分兩路,一路向西疾馳,直搗德軍的後方,一路直奔德軍聚集的卡拉奇,並在11月23日早晨占領了卡拉奇。

1937年6月1日,蘇聯第301航空工廠成立。該廠由人數較少但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人和飛機工程師組成了一個拉沃金航空設計局,根據國內的和國外的設計圖紙,小批量生產木質結構的飛機。

後來,在拉沃金、戈爾布諾夫和古德科夫的領導下,第301廠轉型成功,開始根據自己的設計圖生產飛機。

1939年,設計師們設計了高速殲擊機——LaGG-3。在首飛中,LaGG-3達到了最高飛行速度 605公裏/時。該機為全木質結構,機翼內裝有燃油箱,5點式火力配置。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空軍已經擁有300 多架該型戰機。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空戰結果,為拉沃金設計局指明了設計方向:使用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並改進飛機的氣動結構。此時,設計局的領導為拉沃金。

1942年 9 月,拉沃金設計局設計的La-5新型殲擊機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庫爾斯克空戰中,La-5飛機遠優於德國的 Me-109 和 Fw-190型飛機。

1944年,La-7型殲擊機成為二戰中最好的殲擊機之一。二戰期間,蘇聯空軍先後裝備了22000架拉型飛機。當時,蘇軍每3架殲擊機中就有一架為拉型飛機。

這些拉型飛機都是用木頭製造的,機身蒙皮為西伯利亞樺木膠合板;機翼為木質兩段式結構;活動翼麵用金屬構架,以布質蒙皮。

LaGG-1的最大速度為600公裏/時,裝備1門20毫米機炮、兩挺 12.7毫米機槍的火力,成為1941年初世界上最好的戰機之一。

空戰結果表示,該機的爬升表現欠佳,而且難以操控,因此在裝備幾百架LaGG-1後 LaGG-3問世了。LaGG-3 使用直列式發動機,性能提高很多。在德國入侵蘇聯的1年內就有4個航空團裝備了LaGG-3。

LaGG-3除了機槍(炮)外,還在翼下裝備了6枚82毫米火箭彈或者輕型炸彈。LaGG-3擁有一具定速螺旋槳,其尾舵較易平衡,成為受到空軍歡迎的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