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路的進軍 4.浴血伏爾加河(2 / 3)

伏爾加河與裏海、亞速海、黑海、波羅的海、白海相通。上述河流的溝通,形成了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深水航道網,長度約6600公裏。航道最淺處水深3.65米。

1942年8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引起了蘇軍統帥部的很大重視。8月9日,斯大林向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和東南方麵軍司令下達了指示:“斯大林格勒戰役對整個蘇聯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8月12日,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和蘇聯共產黨中央書記馬林科夫奉命赴斯大林格勒視察。

8月13日,東南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由葉廖緬科統一指揮。

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下轄:第63、第21、第1、第24和第66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東南方麵軍下轄:第62、第64、第57和第51集團軍。

戈利科夫被調離沃羅涅什方麵軍成為東南方麵軍副司令,戈爾多夫改任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副司令。赫魯曉夫出任兩個方麵軍的政委。

8月17日以後的兩個星期內,蘇軍各集團軍得到大量兵力和武器彈藥的補充。

8月20日,在克烈緬斯克橋頭堡,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主力進攻德軍的北翼,收複了一些領土,牽製了德軍3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的兵力(一個軍)。

在西麵,加裏博爾迪率領的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先頭部隊趕來支援B集團軍群。

意大利第8集團軍是從南部的魯奧夫集群抽調出來的,它的任務是進駐麵向北部、背靠頓河的新陣地。

對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貴族軍官們來講,蘇聯戰場並非清閑之地。從8月20日起,駐紮在頓河以北地區的科爾帕克奇指揮的蘇軍第63集團軍,以及達尼洛夫指揮的蘇軍第21集團軍開始試探性地進攻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線。很快,蘇軍輕鬆地占領了耶蘭斯克與綏拉菲莫維奇之間的一個橋頭堡。

霍特的第4坦克集團軍仍在不停地發動攻勢,他們從南邊經過通杜托沃發動主攻。8月21日,第4坦克集團軍深入蘇軍第64集團軍和第57集團軍的接合部15公裏。霍特的部隊有可能從南麵進攻斯大林格勒地區。

為加強防禦力量,葉廖緬科從第62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中,抽調4個反坦克炮兵團、4個迫擊炮兵團和坦克第56旅。他派這些部隊去加強斯大林格勒南部由第57集團軍防守的陣地。

結果,第57集團軍成功地擋住了霍特的第4坦克集團軍的攻勢。然而,這一調動嚴重地削弱了第62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力量,結果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在卡拉奇東北占領了一個登陸場。

保盧斯計劃向蘇聯第62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接合部發動更猛烈的攻勢,從西麵攻入斯大林格勒。另外,他還計劃縱深包圍第62集團軍的右翼。

8月23日拂曉,在空軍強大火力支援下,德軍第14裝甲軍強渡頓河,快速突破了第62集團軍的防線。經過一番激戰,德軍占領蘇聯第62集團軍在韋爾佳奇和彼斯科瓦特卡的陣地。傍晚,德軍已經向前推進80多公裏,前出至斯大林格勒北麵的伏爾加河一帶,斯大林格勒地區受到德軍入侵的威脅。

斯大林格勒局勢緊張起來,任何驚慌失措都可能引起預料不到的災難性後果。保盧斯理解這種心理,他想引起蘇軍的恐慌,並利用接近地攻占斯大林格勒。

德軍第6集團軍將正麵蘇軍分割為兩部分:蘇聯第63、第21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在北麵,與南麵的蘇聯第62集團軍失去了聯係。德軍中斷了伏爾加河的航運。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遭到蘇軍的頑強阻擊,希特勒開始不斷增強其進攻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規模不斷增大。

為了擴大突破口,德軍第6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北郊:雷諾克-斯帕爾達諾夫卡-奧爾洛夫卡一帶,蘇軍在各村莊建立了堅強的防禦陣地,德軍難以攻下這些村莊。

在那些村子裏,在蘇軍政委的動員下,無數群眾、防空部隊的官兵和第62集團軍的官兵們,團結在一起組成了“鋼鐵”陣地。

另外,在伏爾加河南岸蘇聯第64集團軍的陣地上,德軍也無法渡過伏爾加河。第64集團軍多次把德軍趕回北岸。

在那段時間裏,斯大林格勒防線最薄弱的地方位於蘇聯第62集團軍右翼,即科特盧班車站和科內會讓車站一帶。

蘇軍的抵抗變得越來越強。德軍想用狂轟濫炸動搖蘇軍的軍心,但斯大林格勒市軍民承受住了極為野蠻的轟炸。

蘇聯第62、第64集團軍幾乎被德軍裝入一個“口袋”,口袋的底部位於頓河岸邊的利亞皮切夫村,北側位於伏爾加河岸邊的雷諾克,南側位於通杜托沃火車站。但德軍司令部不想這麼做,他們想來個大包圍。

德軍司令部認為,如果霍特的第4坦克集團軍從通杜托沃車站南邊推進到伏爾加河岸邊的紅軍城,隻需走15公裏,形勢十分有利,能夠快速占領斯大林格勒及其郊區,並圍殲大量蘇軍。希特勒要求保盧斯和霍特於8月25日占領斯大林格勒。

蘇軍統帥部和斯大林作出決定,不計一切傷亡保衛斯大林格勒。

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在整個戰局中的地位與1941年的莫斯科十分相似。1942年秋季,在伏爾加河地域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已到白熱化,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關心。德軍能否攻下斯大林格勒,將對整個二戰產生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