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路的進軍 4.浴血伏爾加河(1 / 3)

第三章 中路的進軍 4.浴血伏爾加河

1942年夏季,德國仍有極強的戰爭能力。德軍主力在進軍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時,德意聯軍在北非戰場獲得了一定的勝利。隆美爾在利比亞重新發動進攻,他以弱勢兵力,將英國中東部隊擊退,英軍撤到離埃及邊境很近的地方。

德國海軍的潛水艇部隊在大西洋興風作浪,每個月擊沉70萬噸的盟國船隻。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造船廠不停地生產,也難以彌補如此大的損失。

從世界地圖上看,地中海已經變成軸心國的“內陸湖”。德國和意大利控製著從西班牙直至土耳其的龐大地區。德軍堅守著北起挪威北角,南至埃及;西起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東至中亞細亞的蘇聯伏爾加河南岸的龐大戰區。

伏爾加河又稱窩瓦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盆地麵積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五分之二。伏爾加河以其巨大的經濟、盆地麵積、文化和曆史的重要地位,躋身於世界著名大河之列。

伏爾加河發源於俄羅斯加裏寧州奧斯塔什科夫區瓦爾代丘陵東南的湖泊間。從源頭向東北流經雷賓斯克,向東南流至古比雪夫,再向南流經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最終向東南流入裏海。河流總長度為3688公裏。

伏爾加河有很多支流,河網密布。僅主要支流就有200多條,最大的支流為奧卡河和卡馬河。伏爾加河主要支流河道全長約8萬公裏。

伏爾加河上遊:

從源頭流經許多彼此相通的低窪湖,向下經過維什涅伏洛茨基冰磧山,構成了石灘和急流。流過斯塔利茨城後,流入廣闊的低地。在特維爾察河與謝克斯納河之間,有許多支流注入伏爾加河。右岸的主要支流有:紹沙河、杜布納河、涅爾河;左岸的主要支流有:梅德韋季察河、莫洛力河、謝克斯納河。伏爾加河流過謝爾巴科夫城,進入雅羅斯拉夫爾城。伏爾加河流過森林密布的峽穀後,流入廣闊的低地。在科斯特羅馬城以下,該河形成急流,向下流入低地。從謝克斯納河口至奧卡河口,又有很多支流注入伏爾加河。其中最大的支流是科斯特羅馬河、溫紮河。伏爾加河上遊全長1327公裏。

伏爾加河中遊:

奧卡河口-卡馬河口為中遊,全長51l公裏。中遊河段容納近40條支流,右岸的主要支流有:蘇拉河和斯維亞加河;左岸的主要支流有:維特盧加河。中遊河段較大的支流有:小科克沙河、伊列季河、克爾仁涅茨河、魯特卡河、大科克沙河、卡讚河、庫德馬河、鬆多維克河、齊維利河等。

伏爾加河下遊:

卡馬河口以下屬於下遊,全長為1850公裏。卡馬河注入伏爾加河後,伏爾加河成為奔流的大河。卡馬河口附近的河流寬21公裏,捷秋希城至烏裏揚諾夫斯克城之間河流寬29公裏。在察列夫庫爾幹附近,伏爾加河繞過索科爾山形成約200公裏的薩馬拉河灣。薩馬拉河灣建有古比雪夫水電站。伏爾加河在斯大林格勒附近流入裏海低地,在裏海低地分出一條汊河——阿赫圖巴河。伏爾加河下遊的主要支流有契列姆尚河、薩馬拉河、大伊爾吉茲河、小伊爾吉茲河、耶魯斯蘭河等。伏爾加河與阿赫圖巴河間的陸地為阿赫圖巴河灘。枯水期的河灘麵積為7500平方公裏;平水期的河灘麵積為900平方公裏。伏爾加河在裏海出口處有80多條汊河,形成廣闊的三角洲。汊河中能通航的為巴赫捷米羅夫斯基河、老伏爾加河、布讚河和阿赫圖巴河。

伏爾加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生產力的三角洲。這個麵積廣闊的三角洲,支撐著歐亞大陸產量最高的漁場。血管般的航道延伸至裏海寬闊的海域——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海。

奧卡河是伏爾加河右岸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奧廖爾以南的中俄羅斯丘陵,在高爾基城附近流入伏爾加河。奧卡河長1478公裏。

伏爾加河流域北麵為波羅的海流域、白海流域和巴倫支海流域;東北及東麵為烏拉爾山脈和喀拉海各河流域;東南為烏拉爾河流域;西麵及西南麵為第聶伯河、頓河流域。

伏爾加河流域地處俄羅斯平原中部,地勢從西向南下降,北部和西部的地勢略升。北部和西北部,分布著大量小湖泊,最大的有白湖和謝利格爾湖。

伏爾加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伏爾加河上中遊和下遊右岸流域屬於森林氣候;下遊左岸流域屬於草原氣候和半荒漠氣候;裏海低地屬於半荒漠氣候。

伏爾加河從上遊向下遊逐漸冰凍,解凍的方向正好相反。該河一般從11月末至12月中旬封凍,4月初至4月中旬解凍。

伏爾加河的含沙量在12個月內有較大變化,與每個月的水量有很大關係。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最大的內河航道,除了幹流外,其支流最大的航運幹線為謝克斯納伏河、奧卡河、莫斯科河、卡馬河、別拉雅河和烏法河。

伏爾加河的人工水道以莫斯科運河最長,莫斯科運河使莫斯科河與伏爾加河相通。另外,伏爾加河的人工水道還有:伏爾加河-頓河運河、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白海-波羅的海運河。通過幾條人工運河,伏爾加河成了“五海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