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的安東尼斯庫元帥來到克裏米亞前線視察,同意再撥兩個羅馬尼亞師支援曼施坦因。當時,除了已經加入第11集團軍的第22裝甲師和第28摩托化師外,德國陸軍司令部正在忙著發動新攻勢,無法再向曼施坦因增兵。
曼施坦因給第11集團軍製定了代號為“鴇”的進攻計劃。他的目標是殲滅刻赤半島的蘇軍,再調轉過頭來壓製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蘇軍。
刻赤半島的蘇軍很快就得到了增援,對德軍第11集團軍側翼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在1942年4月底,蘇軍在刻赤半島擁有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2個騎兵旅、4個獨立裝甲旅。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繼續由蘇軍海岸軍團指揮,擁有7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兩個海軍旅。
德軍隻剩下5個德國步兵師和第22裝甲師,另外還有剛到達的羅馬尼亞第7軍(第19師、第10師和第8騎兵旅)。
蘇軍在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但因為受刻赤半島地形的限製,蘇軍無法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上,而德軍的6個師能夠一次展開兵力。
刻赤半島的蘇軍指揮官犯了個判斷上的錯誤,他把兵力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半島北麵,認為德軍一定會攻擊北麵蘇軍弧形突出陣地。而在南麵,他認為那裏的防禦陣地很堅固,僅布防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這給曼施坦因提供了一個好機會,他決定把德軍主攻方向改在南麵,順著黑海海岸向南部進攻,打蘇軍一個措手不及。
5月8日,德軍第11集團軍的“鴇”作戰計劃開始實施了。德軍第30軍從南部衝過戰防障礙物,插入蘇軍前沿防線。水上的小型登陸戰取得了奇襲效果,蘇軍的南翼防線受到攻擊,但蘇軍預備隊卻未從北部調來。德軍在刻赤半島上的進攻進行得十分順利,一直進攻到半島最北端的海岸上,切斷了蘇軍8個師的退路。
為了減少步兵的損失,並迫使海灘上被包圍的蘇軍早點投降,曼施坦因組織炮兵部隊集中炮火轟擊被包圍的蘇軍。
5月18日,刻赤半島的戰鬥基本結束,隻有少數蘇軍在政委們的率領下在岩洞中繼續抵抗達幾周之久。根據德軍的統計,他們一共俘虜了17萬蘇軍,繳獲1133門大炮,258輛坦克。德軍全殲了兩個蘇聯集團軍,隻有少數蘇軍撤到塔曼島。
蘇軍方麵,斯大林召來蘇聯副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要求他總結克裏米亞方麵軍在刻赤半島戰敗的原因。6月4日,華西列夫斯基上交了報告。他在報告中總結說,造成蘇軍戰敗的原因很多。比如,蘇軍的防禦縱深配置薄弱,預備隊使用不及時,指揮官應變能力差等。
1919年1月,在大雪紛飛的東方戰線上,蘇軍第3集團軍在與沙皇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白軍作戰中多次被擊潰,第3集團軍丟失了戰略要地皮爾姆。白軍勢如破竹,即將與英美幹涉軍會師。
列寧派斯大林赴東方戰線查明原因並采取措施,斯大林來到第3集團軍後,首先整頓了參謀部,接著他新建了騎兵和滑雪部隊。隨後,斯大林率第3集團軍展開反攻。不久,蘇軍不斷取得勝利,士氣大振。第3集團軍夏伯陽師團占領烏拉爾斯克,終於擋住了高爾察克白軍的攻勢。
就在第3集團軍與高爾察克白軍大戰時,美英法等國組成聯軍。白軍將領尤登尼奇率部攻打聖彼得堡,芬蘭、愛沙尼亞白軍和英國艦隊也在波羅的海沿岸進攻紅軍。
斯大林奉命趕赴聖彼得堡挽救危局。五六月間,斯大林多次趕赴納爾瓦前線布防,艱難地穩住了防線。蘇軍波羅的海艦隊與英艦隊展開了激烈的海戰,狠狠地打擊了英軍艦隊。
在斯大林的指揮下,聖彼得堡的海陸軍密切配合,消滅了“紅丘”和“灰馬”兩個炮台的叛軍。紅軍展開反攻,尤登尼奇率白軍逃竄。芬蘭白軍也逃跑了。聖彼得堡保衛戰勝利以後,斯大林回到第3集團軍,經過血戰,打敗了高爾察克的白軍。高爾察克成為蘇軍的俘虜,被處決。
1919年秋季,協約國組織的幹涉軍又反撲了。從庫班地區北上的鄧尼金白軍是此次反撲的主力。為了保證南方戰線的勝利,列寧委任斯大林為南方戰線總指揮。斯大林來到前線,進行了大量的調查以後,作出了從沃龍涅什方向重點進攻的戰略計劃。
這個戰略計劃的重點是把鄧尼金白軍截為兩段,使蘇聯紅軍穿過各個工業城市,再去奪取燃油工業重鎮頓巴斯。10月,斯大林指揮第13集團軍和第14集團軍攻下奧勒爾。布瓊尼的紅軍騎兵乘勝追擊逃敵,蘇軍騎兵在沃龍涅什跟白軍主力騎兵展開廝殺,把白軍騎兵打散。
1920年春季,波蘭軍隊和弗蘭格爾白軍又來進攻蘇維埃共和國,斯大林成為西南戰線的總指揮。根據斯大林的戰略部署,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擊退了波蘭軍隊。6月7日,攻下日托密爾城。此次蘇軍的進攻使白軍和波軍企圖打陣地戰的陰謀破產,白軍和波軍被迫逃竄。蘇軍展開追擊並解放了基輔,還在短期內朝邊境推進,戰果很大。
後來,斯大林又指揮了西南戰線的克裏米亞戰場。經過激烈爭奪,蘇軍終於在秋季占領了克裏米亞,擊潰了弗蘭格爾的軍隊。冬季,西南戰線的戰爭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