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厲兵秣馬 4.希特勒的戰爭密令(3 / 3)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6月27日,德國與法國在貢比涅簽署停戰協定。布勞希奇等11人晉升為元帥。希特勒本來不想晉升布勞希奇,但他不可能在沒有晉升陸軍總司令時晉升其他將領。

7月2日,布勞希奇曾經要求總參謀長哈爾德研究進攻蘇聯的可行性。7月22日,布勞希奇要求哈爾德製定詳細的東線作戰計劃。8月5日,布勞希奇將計劃交給希特勒,該計劃把主要目標定為莫斯科。希特勒說:“進攻莫斯科並不重要,占領作為共產主義象征的列寧格勒才是主要目標,但這份計劃仍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礎。”

布勞希奇說:“這樣做將導致可怕的三線戰爭。”希特勒對他的意見不加理睬。

三位集團軍群司令曾就三線戰爭問題向布勞希奇提出強烈抗議,布勞希奇說:“我與你們一樣持有恐懼心理,但我無法說服元首。”當希特勒要求陸軍將進行種族戰爭、就地槍決蘇軍政委時,曾有幾位軍官要求布勞希奇提出抗議,布勞希奇表示拒絕,他不想再次激怒希特勒。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開始了。德軍在戰爭初期獲得了勝利。希特勒於6月25日,越過陸軍部直接向集團軍群下達手令。

7月至8月間,中央集團軍群取得斯摩棱斯克戰役的勝利以後,布勞希奇、哈爾德、博克等人主張乘勝進攻莫斯科,但希特勒嚴厲指責布勞希奇容易受部下影響。

在希特勒的幹預下,中央集團軍群滯留了三周,錯過了夏季作戰。8月24日,希特勒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第3裝甲集群進攻列寧格勒,抽調第2裝甲集群進攻基輔。在此期間,蘇聯趁機組織了保衛莫斯科的中央防線。

9月15日,希特勒最後同意中央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但已經太晚了。從10月中旬起,雨季造成公路泥濘,德軍的行動和補給出現了嚴重困難。緊接著,冬季來臨,德軍缺乏冬季作戰準備。

12月5日,德軍轉入戰略防禦。布勞希奇知道自己將成為“替罪羊”,於12月6日提出辭職,但希特勒拒絕批準。

12月6日,蘇軍發動大規模反攻。希特勒下達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的命令。12月16日,布勞希奇與博克等人秘密製定了有限的撤退計劃,希特勒知道後下令取消該計劃。12月19日,布勞希奇的辭職被希特勒批準,希特勒親自出任陸軍總司令。

希特勒把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都歸罪於布勞希奇。

從1942年開始,希特勒“事必躬親”,幹涉德軍的所有指揮行動,這是與他作為元首的職責範圍完全不相幹的。任何兵力超過一個營以上的軍事行動,事先都要與希特勒商量。由於希特勒事無巨細都要幹預,他的手令往往對指揮和作戰起到妨礙作用,最高統帥部與他出現了嚴重的衝突。統帥部希望希持勒能夠製定長期性的作戰訓令,但希特勒卻不願意那樣做,他害怕長期的作戰訓令會使將領們獲得更大的權力。但他這樣做的結果卻使德國統帥部的權限喪失了,甚至集團軍群如果沒有希特勒的命令,也無法調動部隊。1942年3月,希特勒對宣傳部長戈培爾說布勞希奇是“懦弱的可憐蟲”。

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的西線戰爭爆發了。李斯特的第12集團軍進展順利。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摧毀了盧森堡人在邊界修築的障礙物,第一天晚上就突破了比軍的邊境防線。

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向蒙特梅推進,路上雖然他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狹窄的山路上仍出現了堵塞。很多山路遭到破壞,比利時軍設置了很多障礙物。德軍不顧一切,渡過了塞穆瓦河。

5月12日晚,3個坦克師的先頭部隊到達馬斯河,占領了該河東岸的色當市。李斯特很難下定第二天強渡馬斯河的決心。第二天下午16時,第一批德軍飛機前來支援,李斯特立即下令突擊群乘坐橡皮舟和摩托艇發起試探性進攻,探明對岸法軍的虛實以後,大量德軍強行渡河。

5月13日傍晚,3個坦克師渡過了馬斯河,立即向西、南挺進。

為了從南麵進攻色當附近的登陸場,法軍第2集團軍發動了一係列的反攻,均被德軍坦克第10師擊退。

5月23日,德軍包圍布洛涅和加萊。5月24日,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到達聖奧梅爾和格拉夫林兩市之間地帶。當天,李斯特接到希特勒停止進攻的命令。

6月9日,第12集團軍各部隊再次發起閃擊戰,經過長途奔襲,在進攻的第一天就占領了雷泰勒以西地域。

6月10日早晨,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從登陸場發起攻勢。法軍發起多次猛烈的反攻,於6月10-11日阻止了德軍的攻勢。

隨後,第12集團軍主力趕到,一舉擊潰了法軍,德軍向南快速迂回,準備圍殲駐萊茵河岸的馬奇諾防線的法軍重兵集團。

6月25日,法軍投降。第12集團軍已經到達瑞士邊境,它在征服法國的戰鬥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7月19日,李斯特晉升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