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厲兵秣馬 3.敵我雙方大備戰(3 / 3)

希特勒的演講總算得到了回報,墨索裏尼承諾向蘇聯戰場提供足夠的部隊。其他的軸心國也和意大利一樣,對希特勒做出了承諾。這樣一來,軸心國將有52個師進入蘇聯戰場,其中,羅馬尼亞27個師,匈牙利13個師,意大利9個師,斯洛伐克2個師,西班牙1個師。這52個師占東線軸心國兵力的四分之一。

在德軍進攻的主要戰線南路,將增援 41個師。其中21 個師是軸心國的,包括匈牙利部隊(10 個師)、意大利部隊(6個師)和羅馬尼亞部隊(5個師)。哈爾德等大多數軍官反對把希望寄托在“外國”師上。他們說,那些外國部隊的素質是靠不住的。但德國兵力不足,被迫接受外國援兵。這一決定很快就給即將到來的戰爭帶來副作用。

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有仇,兩國士兵互相敵視。希特勒感到很頭疼,下令禁止羅馬尼亞軍隊與匈牙利軍隊接觸。意大利和匈牙利士兵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們對本國部隊接受德國人指揮十分不滿,更反感德軍派人充實他們的部隊。

希特勒全部接受了這些國家的要求,同意匈牙利和意大利的軍隊、羅馬尼亞軍隊保持國家軍隊的獨立地位。這是德國缺少兵力所造成的惡果,希特勒知道弱點所在,隻得讓這些軸心國部隊執行防禦任務,讓它們去防守長長的頓河東北翼。

在東線作過戰的每個德國官兵都發現,軸心國部隊的戰鬥力極低,依靠他們的結果是可怕的,同時也給德軍的後勤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希特勒卻認為部隊越多越好,在這之後,東線作戰地圖上標明的軸心國部隊的數字大增。

波克雷什金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的王牌飛行員,“蘇維埃空戰戰術之父”。他一共擊落德機59架,3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1913年,亞曆山大·伊·波克雷什金出生在新西伯利亞,出身貧民。中學畢業後,他做過鉗工。1932年,他參軍後在彼爾姆的航空學校學習,又來到列寧格勒。1939年,他從卡欽飛行學校畢業了。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首次空戰給他留下了痛苦的回憶,他缺乏經驗,再加上塔台指揮失誤,他幹掉了一架蘇軍轟炸機。由於情況複雜,他的過失被從輕發落。第二天,波克雷什金擊落了一架德軍Me-109戰鬥機。

波克雷什金所在的飛行團到戰爭結束時,隻剩3位飛行員。波克雷什金曾經兩次被擊落,但都大難不死,似乎總能絕處逢生。

每次空戰後,他都會總結經驗,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空戰戰術。他提出將3機編隊改為8機編隊,以每兩架一組背向陽光梯次配置的想法在空軍部引起了轟動,長官們認為他太狂妄了。1943年4月17日至6月10日的庫班空戰中,波克雷什金指揮編隊以少勝多,封住了批評者的嘴。從此,8機編隊戰術得到推廣。飛行員們稱8機編隊為“庫班架子”。

在空戰中,他獨創很多空戰特技動作和戰術。他最喜歡的勝利公式是“高度-速度-機動-火力”。他所指揮的飛行員們,巧妙地利用這些特技動作和戰術,擊落了大量的敵軍轟炸機和戰鬥機。

戰後,同盟國紛紛表彰波克雷什金的功績。美國授予他一枚特別功勳的金質獎章;法國授予他功勳飛行員稱號。波克雷什金還榮獲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的很多榮譽稱號。1985年11月3日,72歲的波克雷什金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