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1 / 2)

蒙牛的創業資本僅僅1000萬元,要知道牛奶業是傳統行業,對資源和資本的依賴性比較強,如果按照常規思路,蒙牛想要發展將困難重重。但牛根生運用高超的經營經驗和企業運作方式,運作了將近8億元資本,他靠的就是獨特的思維方式。“先建市場,後建工廠”是牛根生充分運用逆向思維的成果。先創品牌,先營造自己的市場環境,再投入生產,這是充滿智慧和經驗的思維模式。牛根生通過虛擬聯合,使各個合作者能夠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從而以有限的資源投入,獲得了最大化的資源組織能力。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呼應,要求企業管理模式、管理體製、管理理念的變革。如果一個企業囿於舊有的管理必然會陷入危境;反之,在管理上實現變革,就能讓企業起死回生。

國內餐飲企業譚魚頭能獨樹一幟,把一個火鍋店打造成行業的管理者,其老總譚長安運用創新思維,改造傳統行業的做法,值得管理者思索。1997年,譚魚頭火鍋店成立。它的第一家火鍋店開業後,因為做工精細、味道鮮美,所以餐廳門庭若市,天天爆滿,門口經常有幾十個人排隊等位置。

就在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了老板譚長安的注意:由於每天用餐的人太多,客人經常要等很長時間。一天,有個客人等了兩個小時還沒有排到,他很生氣,當時就叫來了譚魚頭的老板譚長安。不管譚長安怎麼解釋,怎麼表示抱歉,那個客人還是怒火中燒,氣急之下,抬手就給譚長安一拳頭。

然而,那一拳頭不但沒有讓譚長安惱羞成怒,反而讓他開始了深刻的反省。他想,為什麼那個客人會那麼憤怒呢?是因為等了太長時間,而導致客人等待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上菜速度慢。餐廳都是采用手工寫菜單傳菜,效率很低。

想到這,譚長安萌生了求變的念頭。常言道,“變則通,通則久”,要提高效率,由餐飲業的小蝦米轉變為鯨魚,首先必須提高效率。經過一番研究,譚長安在自己的各個連鎖店開始建設IT係統。

IT係統的操作流程是:餐廳使用POS機點菜,後台廚房的打印機同步提交顧客點菜信息,庫存管理員根據點菜係統中的物料消耗隨時補貨,財務係統根據點菜係統和結賬係統的數據對每天的銷售狀況進行精確統計。

這樣,從前台點菜到廚房準備,再到給顧客上菜的時間都可以用係統記錄下來。哪些菜必須在幾分鍾內提交給顧客,譚長安根據難易程度提具體要求,如果執行不到位,服務員、店堂經理就要受罰。

譚魚頭第一次改變了中國式餐飲的粗放式管理,實現了精細化。譚長安說:“從傳統管理到數碼管理的轉變是因為企業需要,企業長大了,管理也必須隨之變化。不是我們想要這麼做,是市場要求我們這麼做。”譚長安正是直麵現實後,謀求變革並獲得了成功。

蒙牛的創業資本僅僅1000萬元,要知道牛奶業是傳統行業,對資源和資本的依賴性比較強,如果按照常規思路,蒙牛想要發展將困難重重。但牛根生運用高超的經營經驗和企業運作方式,運作了將近8億元資本,他靠的就是獨特的思維方式。“先建市場,後建工廠”是牛根生充分運用逆向思維的成果。先創品牌,先營造自己的市場環境,再投入生產,這是充滿智慧和經驗的思維模式。牛根生通過虛擬聯合,使各個合作者能夠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從而以有限的資源投入,獲得了最大化的資源組織能力。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呼應,要求企業管理模式、管理體製、管理理念的變革。如果一個企業囿於舊有的管理必然會陷入危境;反之,在管理上實現變革,就能讓企業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