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餐飲企業譚魚頭能獨樹一幟,把一個火鍋店打造成行業的管理者,其老總譚長安運用創新思維,改造傳統行業的做法,值得管理者思索。1997年,譚魚頭火鍋店成立。它的第一家火鍋店開業後,因為做工精細、味道鮮美,所以餐廳門庭若市,天天爆滿,門口經常有幾十個人排隊等位置。
就在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了老板譚長安的注意:由於每天用餐的人太多,客人經常要等很長時間。一天,有個客人等了兩個小時還沒有排到,他很生氣,當時就叫來了譚魚頭的老板譚長安。不管譚長安怎麼解釋,怎麼表示抱歉,那個客人還是怒火中燒,氣急之下,抬手就給譚長安一拳頭。
然而,那一拳頭不但沒有讓譚長安惱羞成怒,反而讓他開始了深刻的反省。他想,為什麼那個客人會那麼憤怒呢?是因為等了太長時間,而導致客人等待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上菜速度慢。餐廳都是采用手工寫菜單傳菜,效率很低。
想到這,譚長安萌生了求變的念頭。常言道,“變則通,通則久”,要提高效率,由餐飲業的小蝦米轉變為鯨魚,首先必須提高效率。經過一番研究,譚長安在自己的各個連鎖店開始建設IT係統。
IT係統的操作流程是:餐廳使用POS機點菜,後台廚房的打印機同步提交顧客點菜信息,庫存管理員根據點菜係統中的物料消耗隨時補貨,財務係統根據點菜係統和結賬係統的數據對每天的銷售狀況進行精確統計。
這樣,從前台點菜到廚房準備,再到給顧客上菜的時間都可以用係統記錄下來。哪些菜必須在幾分鍾內提交給顧客,譚長安根據難易程度提具體要求,如果執行不到位,服務員、店堂經理就要受罰。
譚魚頭第一次改變了中國式餐飲的粗放式管理,實現了精細化。譚長安說:“從傳統管理到數碼管理的轉變是因為企業需要,企業長大了,管理也必須隨之變化。不是我們想要這麼做,是市場要求我們這麼做。”譚長安正是直麵現實後,謀求變革並獲得了成功。
近年來,譚魚頭餐飲公司快速發展,譚長安決定代表中國餐飲走向國際市場,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實現“數碼火鍋”的企業目標&ct;譚魚頭選擇了IBM作為自己的主要合作夥伴,充分吸收了IBM在國際餐飲領域的係統建設經驗,希望在IBM的協助下,實現“數碼火鍋”的夢想。
在IT應用非常落後的傳統餐飲行業裏,譚魚頭不僅獨樹一幟地最先開始IT建設,而且選擇了與IBM攜手。通過與國際最知名的IT公司緊密結合,譚魚頭迅速成長為行業的管理者。
變革是一種劇烈的創新,創新的成功往往是踏在已經死去的傳統之上的變革。企業創新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的革舊滌新。
具有強烈變革精神的卓越管理者認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並不存在一種適應於任何情形的最好的長效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寬鬆的管理並不一定比嚴格的管理效果好,分權也不一定比集權好,專業化經營並不總是比多樣化經營好,等等。管理具有多變量性,在某種情境中采用一種管理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另一種情境中這種方法就未必有效,而采用與此相反的辦法可能會更有效果。因此,管理就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在變化著的條件下和特殊的經營環境中如何實現有效的經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市場經濟和全球化要求管理者的思維要全方位開放,要有世界眼光,從事物發展相互影響、相互聯係、多變量複雜的情況出發,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正確對待經驗,科學地運用經驗,這樣才能成為新時期優秀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