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日中,古浩軒與崔行五千人馬就地點兵,嚴陣以待。
突地聽得前方一陣急促的擂鼓聲起,敲得人心砰砰直跳。隨即一騎飛報,北天盟大軍與遼軍以列陣對峙。
崔行號令軍隊前行,來到三裏外一個小土丘上下望,兩軍軍情一目了然。但見兩裏之外黑鴉鴉的一片,擺成三菱衝鋒陣勢,正是遼軍。與此相對,北天盟和義軍嚴整編排,擺成四封陣。三菱陣便於進攻,利在速戰,而四封陣便於防守,利在持久。
古浩軒讚道:“宮盟主真乃雄才大略,知遼軍孤軍千裏,立在速戰,一時士氣極為高漲,加上速來英勇善戰,不可與之硬敵,便以持久之戰拖延,搓其銳氣,再圖機會反撲。”
崔行點頭道:“不錯!”
二人說話間擂鼓越來越急促,突地一陣衝天喊殺聲起,整個遼軍陣隊如一把利劍一般插向北天盟大軍。北天盟大軍也是喊殺震天,嚴守以待。
兩軍一交鋒,北天盟大軍突然中軍緩退,左右二路稍稍散開,繼續前行,不一刻便形成北天盟三麵夾擊遼軍之勢。遼軍絲毫不亂,揮旗兵接刀兒軍令,兵分三股分擊北天盟軍隊。一時之間,短兵相接,喊殺,慘叫聲連連,刀槍過出,血流如雨,場麵慘烈至極。
古浩軒道:“崔將軍還不進軍?”
崔行道:“好!”二人拍馬下了山丘。
崔行道:“小弟之前估計錯了,原以為宮盟主率全部大軍正麵交鋒,哪隻宮盟主技高一籌,夾擊遼軍。如此一來,不能再用昨日之計了。”
古浩軒道:“一切應變,全由崔將軍把握,莫要推辭。”
說話間,二人以到了五千軍隊陣前,崔行衝古浩軒拱手道:“如此,小弟不謙讓了。”隨即轉身朝陣中高聲喊道:“古聞崇聽令!”
古文崇催馬上前道:“謹遵號令!”
崔行道:“你領本部一千人馬火速前行,繞開主戰大軍,直至遼軍身後,與北天盟大軍形成四麵合圍之勢。”
古聞崇受命引兵而去。
接著崔行道:“古聞山、古聞峻聽令!”二人出列。
崔行道:“命你二人各引兵五百,分兵左右行至盟軍兩側,補給各處。務必確使北天盟圍陣不被突破。”二人引兵拍馬而去。
崔行又道:“餘下三千軍隨古掌門和我援助正麵大軍。眾人務必英勇,衝殺前行,不可鬆懈士氣,有戰而自退者軍法處置!”三千義軍齊呼而應,得令衝喊而去,漸漸靠攏大軍,滲入軍中。
經過這一波折,場上對陣情形漸漸有了變化,遼軍漸顯散亂,北天盟包圍之勢已成,且漸漸將包圍圈縮小。遼軍三番組織突擊都無濟於事。轉眼之間,北天盟形勢大好。
便在此時,東北方向一陣喊殺聲起,一對人馬直如猛虎下山般急衝而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斷北天盟包圍,與其中的遼軍連成一片。
被困遼軍大帥對衝入援助煩人那對人馬嘰裏咕嚕,時而大呼大叫,說著漢人聽不懂的契丹語,看那人情形,顯然是責罵援軍為何此時才來。
那援軍大將卻毫不在意,哈哈大笑,與那遼帥一擊掌,二人各引軍一前一後掩殺出去。
盟主宮成大是不解。據他之前的探報,遼軍並無援軍。卻不知從哪裏殺出這一對人馬,在看著援軍裝束,也與遼軍大部隊不同。
北天盟被這突如其來的援軍衝成兩段,幾次欲再連成一片均為成功,陣勢漸漸亂了。
古浩軒在軍中一邊衝殺,一邊阻止,力圖嚴整陣勢。突然間他看到援軍之中一人身著帥袍,提槍廝殺,十分眼熟。古浩軒催馬上前,方才看明,一時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人竟是已故的東豐州紀天道將軍手下的先鋒大將趙卓雄。
他與紀天道有過幾麵之緣,也曾見過趙卓雄。對他印象十分深刻,據說此人作戰異常英勇,紀天道對他十分看重。
古浩軒萬沒想到趙卓雄竟然帶兵援助遼軍,縱馬趕去,見趙卓雄提大槍正要朝一名義軍身上紮去,古浩軒一個探身,伸槍撥開趙卓雄那一槍,喝道:“趙將軍,你這是何意?”
趙卓雄先是一愣,隨即哈哈一笑道:“原來會死古掌門,幸會!幸會!”
古浩軒道:“你我同是大宋國民,你何以助紂為虐,幫著遼寇反攻我抗遼軍隊?
趙卓雄斜瞧趙古浩軒,哼了一聲,冷笑道:”大宋國民?真正笑話!紀天道那個蠢才,自以為我羌人受了大宋幾十年管製就會服服帖帖。硬生生領著我羌人去抗遼,說什麼‘保宋抗遼,替天行道’。他昏庸趙宋皇帝,腐朽朝廷,我等保個屁!他一命嗚呼之後,我振臂一揮,羌人就跟著我‘連遼抗宋,替天行道’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