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厲公說的女人當然是指雍姬了。在雍姬知道雍糾預謀刺殺父親時,她的心理很矛盾。一邊是父親,一邊是丈夫。放任雍糾的行為,就是麵臨著父親的被殺;阻止他的行為,就有可能是丈夫被殺。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女兒,她明白,這樣殘酷的政治鬥爭是很正常的。那麼她就必須在父親和丈夫之間作出抉擇。但她選擇不好。為此她問了母親一個問題,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母親說,丈夫,在女兒沒出嫁時,或者要改嫁時,男人都可能是丈夫,而父親隻有一個,你說哪個親?
母親的這句話,包含著諸多的含義。你可以理解為,多的就不如少的,因為多的可以再得到,而少的沒了,就得不到了。你也可以理解為,我一個女人,沒了這個丈夫,可以再找另外一個,而父親卻沒地方去找。你還可以理解為,丈夫是姻親關係,父親是血親關係,血親當然親於姻親。我們不知道,雍姬是怎麼想的,但她聽了母親的話後,就將雍糾的陰謀報告給了父親。她的抉擇,就是要保留父親的生命。
在關於一個人生死的問題上,特別是關係到自己的親人時,不要說由女人來抉擇,就是男人,他也不一定知道該怎樣抉擇。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不論這個理由能否站得住腳。當然,這個理由,不過是在今後的歲月裏,來安撫自己在想到此事時可能會傷痛的心而已。我們絕不能對雍姬進行責備、責難,這是那個時代的政治鬥爭的結果,雍姬不管怎樣抉擇,她都是這場政治鬥爭的最悲慘的受害者。而這場政治鬥爭的受益者,卻是那個出逃到衛國避難的太子忽。
42、鄭厲公又回來了
鄭國的太子忽在魯桓公十五年六月(前697年),回到了鄭國,這就是鄭昭公。而鄭厲公是在五月出逃,先到蔡國,再攻打下鄭國的櫟(河南禹縣),在櫟這個地方,鄭厲公算是有了個安身的去處了。
但鄭昭公在位隻有二年時間,魯桓公十七年時,被高渠彌弑殺。高渠彌弑昭公的理由很簡單,怕鄭昭公殺他自己。因為,鄭昭公從來就不喜歡高渠彌。鄭莊公以前想用高渠彌為卿,鄭昭公就反對,但鄭莊公還是用了。現在鄭昭公回來了,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但難保他鄭昭公就不討厭自己了。人的性情就可能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高渠彌明白這點。所以,他先下手把鄭昭公弑殺了。
但高渠彌與祭仲並沒有迎回鄭厲公,而是立公子亹為國君。但公子亹在位也隻有一年,他是在魯桓公十八年,在與齊襄公會麵時,被齊襄公殺死的。陪同去的高渠彌被齊襄公處以車裂。而精明的祭仲,稱身體不好,沒有前去會盟,而揀了條性命。這樣祭仲立公子儀為國君。
子儀在位十四年,他是被鄭國的大夫傅瑕弑殺的。
魯莊公十四年(前680年),在櫟已居住了十七年的鄭厲公,時刻在準備著,積蓄著力量,準備回國。但好像他就沒有了機會似的,現在他已不能再忍受這樣的待遇了,從子忽、子亹到子儀,鄭莊公還有八個兒子,這樣的輪下去怕是不會再有他當國君的機會了。所以他要自己行動,他要恢複他原有的地位。於是他開始向鄭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