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納諫】(1 / 3)

鄭厲公與祭仲通過談判,使其交權給自己的可能幾乎沒有。所以,鄭厲公隻好采取非常手段,這就是謀殺。而鄭厲公選擇的刺殺者,是鄭國大夫雍糾。

雍糾是祭仲的女婿。我的推測,他與宋國大夫雍氏,當是一個氏族。也就是說,鄭厲公的外公或舅舅,與這位雍糾,是叔伯侄兒或是堂兄弟。那麼鄭厲公與雍糾也當是舅甥或表兄弟的關係了,正因為如此,所以二人的感情比他人更為深厚些,關係更為親密些。在選擇謀殺祭仲的人選時,鄭厲公當然認為非雍糾不可。雍糾想得辦法是,在郊外宴請祭仲時殺死祭仲。

祭仲知曉女婿要宴請自己,也沒想什麼就答應了。但祭仲的女兒雍姬,卻對父親說,雍糾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宴請您,而要到郊外去?我心中總有疑惑,父親您想想看?祭仲這樣的政治老手,一下就明白了。先將雍糾殺死,並將其屍體丟在周氏的池塘裏。鄭厲公隻好出奔,但他沒忘記把雍糾的屍體也一同帶上。並對著雍糾的屍體說,你辦這樣的事兒,都要給女人知道,你真是該死呀。這是鄭厲公對雍糾的又怨又恨的表示。

鄭厲公說的女人當然是指雍姬了。在雍姬知道雍糾預謀刺殺父親時,她的心理很矛盾。一邊是父親,一邊是丈夫。放任雍糾的行為,就是麵臨著父親的被殺;阻止他的行為,就有可能是丈夫被殺。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女兒,她明白,這樣殘酷的政治鬥爭是很正常的。那麼她就必須在父親和丈夫之間作出抉擇。但她選擇不好。為此她問了母親一個問題,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母親說,丈夫,在女兒沒出嫁時,或者要改嫁時,男人都可能是丈夫,而父親隻有一個,你說哪個親?

母親的這句話,包含著諸多的含義。你可以理解為,多的就不如少的,因為多的可以再得到,而少的沒了,就得不到了。你也可以理解為,我一個女人,沒了這個丈夫,可以再找另外一個,而父親卻沒地方去找。你還可以理解為,丈夫是姻親關係,父親是血親關係,血親當然親於姻親。我們不知道,雍姬是怎麼想的,但她聽了母親的話後,就將雍糾的陰謀報告給了父親。她的抉擇,就是要保留父親的生命。

在關於一個人生死的問題上,特別是關係到自己的親人時,不要說由女人來抉擇,就是男人,他也不一定知道該怎樣抉擇。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不論這個理由能否站得住腳。當然,這個理由,不過是在今後的歲月裏,來安撫自己在想到此事時可能會傷痛的心而已。我們絕不能對雍姬進行責備、責難,這是那個時代的政治鬥爭的結果,雍姬不管怎樣抉擇,她都是這場政治鬥爭的最悲慘的受害者。而這場政治鬥爭的受益者,卻是那個出逃到衛國避難的太子忽。

鄭厲公與祭仲通過談判,使其交權給自己的可能幾乎沒有。所以,鄭厲公隻好采取非常手段,這就是謀殺。而鄭厲公選擇的刺殺者,是鄭國大夫雍糾。

雍糾是祭仲的女婿。我的推測,他與宋國大夫雍氏,當是一個氏族。也就是說,鄭厲公的外公或舅舅,與這位雍糾,是叔伯侄兒或是堂兄弟。那麼鄭厲公與雍糾也當是舅甥或表兄弟的關係了,正因為如此,所以二人的感情比他人更為深厚些,關係更為親密些。在選擇謀殺祭仲的人選時,鄭厲公當然認為非雍糾不可。雍糾想得辦法是,在郊外宴請祭仲時殺死祭仲。

祭仲知曉女婿要宴請自己,也沒想什麼就答應了。但祭仲的女兒雍姬,卻對父親說,雍糾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宴請您,而要到郊外去?我心中總有疑惑,父親您想想看?祭仲這樣的政治老手,一下就明白了。先將雍糾殺死,並將其屍體丟在周氏的池塘裏。鄭厲公隻好出奔,但他沒忘記把雍糾的屍體也一同帶上。並對著雍糾的屍體說,你辦這樣的事兒,都要給女人知道,你真是該死呀。這是鄭厲公對雍糾的又怨又恨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