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因為魯莊公有了這樣一位女人孟任,哀薑才不和魯莊公一同回到魯國,而以此來要挾魯莊公。但好像魯莊公並沒對哀薑承諾什麼有關孟任的解決辦法,所以也隻好由著哀薑後一步來到魯國了。想來哀薑沒有要挾成功?
魯莊公為了挽回不能承諾哀薑,對哀薑造成的心情上的不愉快,在接待哀薑的禮節上采取了很高的規格,可以說又違反了當時禮的規定。怎麼回事呢?
依照當時的禮節,哀薑嫁到魯國後,要接受同姓大夫的夫人們的朝見。在大夫的夫人朝見哀薑時,魯莊公故意地提高了當時的禮節的規格。原來在當時,人們相見都要手裏捧著贄,作為見麵的禮物。而所捧的贄,因為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國君應當是捧玉或帛,卿是捧著羔,下大夫是捧著雁,士是捧著雉。除了第一次朝見本國國君時的贄,不用還給來賓外,其它的情況,不論是士與士相見,還是士見大夫,大夫之間相見,贄都是要還回給來賓的。
而女人們相見所捧的贄,也是有規定的。她們不能捧著玉、帛、羔、雁、雉,她們隻能捧著榛、栗、棗、脩。因此,這些同姓大夫的夫人們,應該捧著這些榛栗棗脩,來見哀薑。而哀薑是小君,這些大夫的夫人是第一次來見哀薑,所以這些贄禮就不還給這些大夫的夫人了。依照正規的禮節是這樣的。
但魯莊公,不這樣,他命這些大夫的夫人,要捧著玉帛來見哀薑。而玉帛是國君們用於見麵的贄。當哀薑收下這些玉帛後,或許會原諒他魯莊公以前的過錯?而實際上他魯莊公之前有什麼錯呢?但不管怎麼說,齊魯兩國的關係確實好了。從魯莊公二十四年,娶回哀薑後,到魯莊公三十二年去逝這一年,齊魯兩國國君,幾乎每年都要相見,還經常地會盟、討伐他國。而魯莊公可能不會想到的,是他的夫人哀薑是被齊桓公處死的。
魯莊公三十二年的八月五日,公元前662年,魯莊公去逝,享年四十四歲。他去逝的這天,離他的生日,還有十九天。這位國君,是我們最清楚他的出生和死去時間的一位。我們知道,魯莊公出生在魯桓公六年九月丁卯,也就是九月二十四日,公元前706年。因為他是春秋時期,魯國十二國君中唯一的嫡長子,所以《春秋》上記載了他的出生日期。
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春秋》所以記載魯莊公的生日,就是為了消除人們對魯莊公的父親是誰的疑問。魯莊公的父親是魯桓公,這是想當然的。但是他的母親文薑,由於與其親哥哥齊襄公有牽扯,而據說魯桓公知道文薑與齊襄公的關係後,很生氣地對文薑說過,子同,也就是魯莊公是齊襄公的兒子。那麼《春秋》記載魯莊公的出生日,就是告知天下,子同是魯桓公的兒子。為什麼呢?子同出生在魯桓公六年,而文薑是在魯桓公三年嫁到魯國的,在魯桓公四年,特別是在五年和六年,並沒有記載文薑到齊國,或齊襄公到魯國。那麼,魯莊公就不可能是齊襄公的兒子了。這也是關於記載魯莊公出生日期的一種說法吧。好了,我們還是回到魯莊公去逝的這個時候。其實,在魯莊公去逝前,魯國已出現了政治**。
所以正因為魯莊公有了這樣一位女人孟任,哀薑才不和魯莊公一同回到魯國,而以此來要挾魯莊公。但好像魯莊公並沒對哀薑承諾什麼有關孟任的解決辦法,所以也隻好由著哀薑後一步來到魯國了。想來哀薑沒有要挾成功?
魯莊公為了挽回不能承諾哀薑,對哀薑造成的心情上的不愉快,在接待哀薑的禮節上采取了很高的規格,可以說又違反了當時禮的規定。怎麼回事呢?
依照當時的禮節,哀薑嫁到魯國後,要接受同姓大夫的夫人們的朝見。在大夫的夫人朝見哀薑時,魯莊公故意地提高了當時的禮節的規格。原來在當時,人們相見都要手裏捧著贄,作為見麵的禮物。而所捧的贄,因為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國君應當是捧玉或帛,卿是捧著羔,下大夫是捧著雁,士是捧著雉。除了第一次朝見本國國君時的贄,不用還給來賓外,其它的情況,不論是士與士相見,還是士見大夫,大夫之間相見,贄都是要還回給來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