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國家利益】(1 / 2)

如果要驗證齊桓公是否是霸主,就看他的意誌能否繼續被諸侯國執行。第二年的冬季,公元前678年,齊桓公在幽盟會。這次有九國諸侯的國君參加。魯、宋、陳、衛、鄭、許、滑、滕,還有齊。我們看到,魯國、許國、滕國、滑國是第一次參加齊桓公召集的盟會。這次盟會,主要是解決宋鄭之間的矛盾。齊桓公站在了宋一邊,所以在這次盟會之前,也就是這一年的夏季,齊與宋衛三國曾討伐鄭國。而幽之盟會的召開,是齊桓公完全征服了鄭國的結果。幽之盟會,也說明了齊桓公已是當之無愧地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了。但並不是說,有了霸主了,天下就太平了。這個時代已是燥動的時代,人們不安於往日的平靜的生活了。否者,就不會出現霸主,否者他齊桓公隻要召開一次盟會,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不是這樣的,所以齊桓公必須要時常地盟會、時常地討伐,以使諸侯們的燥動的脈搏平靜下來。

齊桓公九年的春天,公元前677年,齊國把前來齊國訪問的鄭國大夫鄭詹給扣壓了起來,理由是鄭國沒有朝覲齊國。這個理由當然可以成立,因為齊現在是霸主,是諸侯們領袖。但也可以讓我們猜測的是,鄭國畢竟對齊國,在宋、鄭之間出現矛盾時,選擇支持宋國有不滿的情緒,所以才不去朝覲齊國。所以齊必須將這種情緒消滅,朝覲不朝覲,隻是一個現象,深層次的,還是人家服不服從你的問題。在不能使人心服時,也隻好采用武力,來使人家口服了再說。雖然感覺上,鄭國確實有些不爭氣。

同樣,那個不爭氣的鄭國大夫鄭詹被齊扣壓後,是逃出來的,他先從齊國逃到了魯國,然後再回鄭國。他已然失去了一個士大夫應有的氣節和品德。所以《春秋》上,大大地給他記上了一筆,讓後人記得了他鄭詹。“秋,鄭詹自齊逃來。”你鄭詹可以死,但你不能逃。但是你鄭詹卻將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你的國家和你的國君的利益還要大。因為,他的逃跑,有可能再次觸怒齊桓公,鄭國有可能再次被討伐。我們這樣地批評鄭國的大夫,那麼是否,齊桓公的士大夫們,應該會死於氣節吧。也許吧。

也是這一年,齊國在四年前滅了的遂國的住軍,全部被遂國人殺死。看來,遂國的士大夫們,就從來沒有忘記過,要恢複自己的祖國的獨立,這些遂國的士大夫倒是有氣節無疑了。而齊國的守軍,是被遂國人喝醉了酒後,殺死的。但不管怎麼說,是死於齊桓公的偉大的事業中的,他們沒有人從遂國逃回,或是本來就沒有機會逃回。

齊桓公的偉大的霸主事業的形式,就是不斷地會盟和討伐。齊桓公十一年冬,公元前675年,齊、宋、陳三國聯軍伐魯。理由有兩條,一是幽之盟會,魯莊公不親自參加;二是鄄之盟會,魯莊公不但自己不參加,還讓那個送公女出嫁的公子結來代替。

如果要驗證齊桓公是否是霸主,就看他的意誌能否繼續被諸侯國執行。第二年的冬季,公元前678年,齊桓公在幽盟會。這次有九國諸侯的國君參加。魯、宋、陳、衛、鄭、許、滑、滕,還有齊。我們看到,魯國、許國、滕國、滑國是第一次參加齊桓公召集的盟會。這次盟會,主要是解決宋鄭之間的矛盾。齊桓公站在了宋一邊,所以在這次盟會之前,也就是這一年的夏季,齊與宋衛三國曾討伐鄭國。而幽之盟會的召開,是齊桓公完全征服了鄭國的結果。幽之盟會,也說明了齊桓公已是當之無愧地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了。但並不是說,有了霸主了,天下就太平了。這個時代已是燥動的時代,人們不安於往日的平靜的生活了。否者,就不會出現霸主,否者他齊桓公隻要召開一次盟會,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不是這樣的,所以齊桓公必須要時常地盟會、時常地討伐,以使諸侯們的燥動的脈搏平靜下來。

齊桓公九年的春天,公元前677年,齊國把前來齊國訪問的鄭國大夫鄭詹給扣壓了起來,理由是鄭國沒有朝覲齊國。這個理由當然可以成立,因為齊現在是霸主,是諸侯們領袖。但也可以讓我們猜測的是,鄭國畢竟對齊國,在宋、鄭之間出現矛盾時,選擇支持宋國有不滿的情緒,所以才不去朝覲齊國。所以齊必須將這種情緒消滅,朝覲不朝覲,隻是一個現象,深層次的,還是人家服不服從你的問題。在不能使人心服時,也隻好采用武力,來使人家口服了再說。雖然感覺上,鄭國確實有些不爭氣。

同樣,那個不爭氣的鄭國大夫鄭詹被齊扣壓後,是逃出來的,他先從齊國逃到了魯國,然後再回鄭國。他已然失去了一個士大夫應有的氣節和品德。所以《春秋》上,大大地給他記上了一筆,讓後人記得了他鄭詹。“秋,鄭詹自齊逃來。”你鄭詹可以死,但你不能逃。但是你鄭詹卻將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你的國家和你的國君的利益還要大。因為,他的逃跑,有可能再次觸怒齊桓公,鄭國有可能再次被討伐。我們這樣地批評鄭國的大夫,那麼是否,齊桓公的士大夫們,應該會死於氣節吧。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