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康柏創始人也是在信封背後寫了個商業計劃書,就融到錢了。可惜,這個賣熱狗的在我這裏沒得到這麼好的運氣。
當我仔細閱讀幾百個商業計劃書後,對兩個計劃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個是從花旗銀行出來的一個技術部門提出怎麼用技術增強效率,他們想去開發一個既可以交換數頻(anolog),又可以交換數據(digital)的交換機;另一個項目,是四個人開創的公司InteCom,也是要開發一個雙能交換機(IntegratedVoice&DataPBX)。
我在Univac和AT&T(美國電信)的工作經驗使得我很熟悉交換機。經過對兩個團隊的比較後,我認為:從花旗公司出來的這家公司比較官僚,隻為花旗一個銀行做,目標市場有限;而這四個人組成的團隊,構成是那麼的完美,一個技術、一個市場、一個財務、一個運營,正好是一個分工合理又很有經驗的團隊。
於是,我下定決心投資了這家公司。他們的團隊實在太有吸引力了,使得當時的我幾乎也參加了這個團隊。
我代表美孚投了150萬美元,拿了60%的股份-這個比例在現在看起來有點高,似乎打擊了創業者的積極性,但考慮到那還是20世紀70年代,有錢的人並不多,所以投資人有比較強的議價權。
然後,我成為了他們的董事。這也成了美孚創投集團(ExxonEnterprises)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3年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我們的股權價值升到了1.5億美元。
我有生以來的第一筆投資,也成了美孚創投集團最好的一筆投資回報。這種成功的喜悅,很多年以來一直激勵著我,使得我這一輩子都在找這一類的“全壘打”!
遺憾的是,美孚的投資部門並沒有長久經營下去。不久後,美孚在創投領域的嚐試終止了。我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拿來與中國企業分享。
1.被人力密集型企業嚇怕了
(本章完)